“医养结合更多的需求在基层,即社区和家庭。” 四川省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在全国比较早开始实行医养结合,党委书记陈芍深有感触,要走好“最后一米”,要在基层发动成系统的资源。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中国网/孙宇
谁都会变老。
当你老了,如果养老床位“一床难求”、护理人员严重不足、居家养老的最后一米难走通,该怎么办?
但这并不意味着优良的医疗资源会在医养结合领域置身事外。
机构从哪里来?审批简化“补短板”
如何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4月8日,国家卫健委就医养结合的工作进展进行了介绍。
这几大难题如何解决,如何蹚出新路径?
一个好汉三个帮,养老是全社会的事
人才不够,发挥网络“指数效应”
资料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共有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5857家,比2017年年底增加了59.4%,目前,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床位数达到158.5万张,超90%的养老机构都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借助网络、远程、5G等新技术,优良医疗资源正发挥着“指数效应”。
“医养结合的灵魂在于对老人的关心和关爱。” 陈芍表示,关爱文化的建设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例如成都通过建立“关爱老人、情暖夕阳”的志愿服务联盟,目前已有100多家单位、公司、团体,上万名长期稳定的志愿者加入,为老人开展无偿的志愿服务和各项公益活动。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中国网/孙宇
谁都会变老。
当你老了,如果养老床位“一床难求”、护理人员严重不足、居家养老的最后一米难走通,该怎么办?
但这并不意味着优良的医疗资源会在医养结合领域置身事外。
机构从哪里来?审批简化“补短板”
如何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4月8日,国家卫健委就医养结合的工作进展进行了介绍。
这几大难题如何解决,如何蹚出新路径?
一个好汉三个帮,养老是全社会的事
◎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我们也非常重视共享,近年来与40多家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等签约形成医养合作关系,提升整个区域的健康和医疗服务能力。” 陈芍说,通过辐射带动,把医养结合的服务延伸到社区。
在日前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又进一步提出,现有有资质的和有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如果申办养老机构,具备的消防、建设、食品安全、卫生防疫等资质,可直接依托上述资质,进行登记备案。
“中日友好医院也是5G医疗标准的制定单位,我们希望利用这个平台,把5G以及其他一些新的技术融合进去,为医养结合机构里面的老人提供更加便利的医疗服务。”崔勇说。
人才不够,发挥网络“指数效应”
资料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共有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5857家,比2017年年底增加了59.4%,目前,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床位数达到158.5万张,超90%的养老机构都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借助网络、远程、5G等新技术,优良医疗资源正发挥着“指数效应”。
“医养结合的灵魂在于对老人的关心和关爱。” 陈芍表示,关爱文化的建设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例如成都通过建立“关爱老人、情暖夕阳”的志愿服务联盟,目前已有100多家单位、公司、团体,上万名长期稳定的志愿者加入,为老人开展无偿的志愿服务和各项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