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教新闻 > 正文

专家齐聚探讨青少年模式更优解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5-23 15:21:47


专家齐聚探讨青少年模式更优解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群体已成为短视频使用的重要用户群体。青少年在短视频使用过程中呈现年轻化、多元化、圈层化与个性化特征,这是当前媒介技术进步、社会文化繁荣、教育体系革新、家庭教育加强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持续跟进短视频与青少发展的互动进程,不断深化研究议题,拓展研究范围,推出了《短视频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
5月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办的“短视频与青少年发展研讨会暨短视频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本次发布会邀请了十余位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参会。专家们围绕短视频与青少年发展关联现状、青少年健康上网的引导策略与建议、短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现状等方面展开了探讨。
“短视频与青少年发展研讨会暨短视频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活动主办方供图
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短视频,需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发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指出,媒介是人与外部世界交互的手段和工具。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交互手段和工具本身也在不断革新,新一代信息传播技术必将打造出全息、全感、全场景的强交互体验。在此趋势下,以更加科学、客观、符合媒体及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的视角,研究媒介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恰逢其时。“青少年多样性、复杂性的需求,在社会中如何得到满足,短视频打开了思路。”胡正荣说。
多年来,为了防止青少年沉迷于网络,许多国家的政府、社会工作者、教育工作者都做出了努力和探索。在“媒介素养”这一理念刚刚被提出时,很多专家围绕媒介对于青少年的负面影响进行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曾昕指出,随着媒介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媒介与青少年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从对立到共生的发展过程。“在疫情期间就有这样一张非常生动的图片,在一个菜市场里,小摊贩的女儿窝在菜摊下聚精会神地用手机上网课。这说明如今,视频已经成为了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组成部分,青少年并不是如我们刻板印象中那样一味的‘沉迷网络’,他们更多的是通过网络汲取知识。”曾昕举例。
技术中性论认为技术本身没有善恶,无非是中性的工具和手段。《短视频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中提到,造成青少年网络沉迷的原因主要包括较大的心理压力、匮乏的社交关系、低质量的同伴依恋、幸福感缺失的家庭氛围、低水平的学校教育等。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洪忠表示,网络沉迷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效果,需深究青少年个体、学校、家庭等多重因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助力青少年健康发展。“一方面我们要聚焦平台方,让平台方履行好社会责任,如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不断加快升级平台功能,优化‘青少年模式’,为青少年网络保护提供技术支撑。但另外一方面,我们不能忽略,家庭和学校是青少年最直接的学习场景,对青少年有直接的引导作用。”张洪忠说。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曹书乐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家长也应该被教育,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理解他们在青春期这一特殊时期的心理特征和需求,给予孩子所需要的关注和陪伴;其次,学校在教育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应加强对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学生对媒体的批判性思维和正确使用媒介的能力。最后,学者也应该不满足于简单粗暴的‘成瘾’视角,更深刻全面地理解青少年的媒介使用行为和动机。”
如今,短视频等数字化媒介的普及也让不同代际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方式发生了变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保中提到,在社会各主体合力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过程中,以往作为社会优势主体的政府、学校、家庭等组织机构要转变角色及观念。“以平等、尊重、理解的眼光看待青少年的各种行为实践,保护青少年在网络空间的权益并尊重他们的网络使用需求。”刘保中说。
短视频帮助青少年探寻新知,多维思考
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超过10亿,短视频成网民“触网”首要应用,中青年群体网络视听使用率更高……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青少年群体广泛使用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数字设备,通过应用程序获取信息、通讯联络、消费休闲以及参与公共生活。《中国青年研究》副研究员陈晨提到:“数字技术的加持使所有领域几乎都与青年数字偏好发生勾连,所以短视频承载了很多关于青年的沟通方式、词语表达,并且参与到青少年的生活日常中,成为新的文化现象。”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明新认为,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迫切需要高质量的视频产品。例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知识、美学艺术、社会生活图景等方面的内容。
《短视频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中指出,作为青少年获取新知的工具,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在科学知识、文化艺术、运动体育等领域,为青少年在网络时代领略美学氛围、提高综合素质提供了较丰富的内容支持。
借助短视频,原本在岁月深处闪耀的中华文明瑰宝通过手机瞬间“飞入寻常百姓家”,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全新的文化体验中领略传统文化的匠心之美。还有许多用户通过抖音平台,热爱上了“云逛博物馆”。知识科普类短视频不断扩大科学知识的影响力,在青少年中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尊重科学和崇尚科学的氛围。
当前,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正在努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文化熏陶内容生态。通过短视频线上学习知识、认知美好生活、读懂人类文明精粹,已然成为当下青少年中逐渐流行的一种生活方式。当原本艰涩难懂的知识、正襟危坐的讲堂变成随时可以打开、可以分享、可以互动的短视频,无疑对孩子们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这些知识不仅可以扩展青少年的认知范围,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多维发展,推动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步伐不断前进。”张明新说。
打造“青少年模式2.0”,需明确标准多管齐下
如今,在打开短视频App时,弹窗的“青少年模式”也已变成网民习以为常的标配。《短视频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中提到,各大短视频平台在 2019 年推出了“青少年模式”,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五个年头。经过五年的发展,短视频“青少年模式”对使用时长、使用时段、使用功能进行了严格限制,对预防青少年短视频沉迷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使用功能上的限制,避免了青少年短视频滥用,保护青少年隐私与权益。内容筛选有效避免了不良信息对青少年世界观、价值观的错误引导,给予青少年一定正面影响,努力发挥着网络媒体对青少年发展的教育作用。
专家们认为,总体来说,“青少年模式”基本达到了《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中要求的“对未成年人在线时间予以限制,设立未成年人家长监护系统”的规定,做到了在财物、隐私、思想方面的未成年保护,并起到了一定教育涵化作用。不少短视频平台的“青少年模式”都在时间管理、内容管理、消费管理等方面做出了限制,保障了未成年人健康的触网环境。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教授张磊认为,“青少年模式”的完善,不应仅由平台完成,应该由监管者、互联网企业、内容创作者、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孩子们共同承担。未来“青少年模式2.0”不应该仅仅是现有版本基础上的压缩、简化,它应是一个全新的产品,具有两个特征。第一,它要能够有机地融入到家庭教育情境当中,在使用“青少年模式”时,不只是打开“青少年模式”开关让青少年自己体验,而是家长们以身作则,和青少年共同观看、使用。第二,张磊认为,“青少年模式2.0”作为一个全新的产品,必然要将线下与线上结合。据了解,抖音“青少年模式”尝试在功能模块中创新上线了语音搜索、“自然”科普、“识万物”等功能,青少年可以通过拍摄识别动植物并查看相关文字和视频介绍,有助于青少年探索世界,有趣有料的知识内容成功地吸引着广大青少年在抖音学习。“线上观看学习丰富的知识资料和创造性的内容后,要将其转化为线下的动手能力,转化为孩子们的实践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短视频才能成为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积极有益的助力。”张磊说。
《短视频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中提到,我国需要“国标”版青少年内容分级评价制度。当前,在浏览时间上,各短视频平台都做出了较为统一的协调,但更为重要的是内容管理标准需要统一,应建立国际化、统一化、具有可执行性的标准与评价体系。
“当前,我国与国外分级分类的青少年保护模式的思路不同,我国主要致力于开发适应青少年发展特点的内容,包括信息筛选技术、审核技术、优秀内容的发掘,优秀博主的挖掘等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朱迪说。同时,她还指出,要通过科学化、多元化分层,避免青少年模式内容池低幼化,未成年人在发展中需要见到生活中不同的东西,要把有意思和有意义结合起来,做出更积极向上的主流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赵云泽认为,“目前我们对媒介视频内容进行分类似乎容易达成一定的共识。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对使用的移动终端硬件进行分类,设备不分类,内容分类的效果也打折扣;甚至审核的机构和标准也需要分类、细化,才能完成这个目标。”
未来,打造“青少年模式2.0”,如何“善用媒介”,让媒介“为我所用”,成为助力青少年多维发展的工具,成了学界和业界关注的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孙萍认为,“关注青少年在互联网空间内的关键角色、心理和行为模式、未来发展态势,至关重要。”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龙耘提到,要重视短视频平台上的青年亚文化现象,培育合格的数字公民。“90后、00后‘网络原住民’的精神消费需求日益突出,虚拟现实、二次元文化进一步充盈于网络空间,如何通过短视频帮助青少年将线上线下生活有机融合,培养青少年现代品德、公民品德,将是未来短视频发展具有长远意义的着眼点。”她说。
分享:
网站首页 | 国际新闻 | 山东新闻 | 财经新闻 | 体育新闻 | 社会新闻 | 科教新闻 | 生活新闻 | 娱乐新闻 | 音乐新闻 | 经济新闻 | 交通频道 | 广播资讯 | 乡村频道 | 影视频道 | 农科资讯 | 居家购物 | 齐鲁新闻 | 文艺广播 | 国内新闻

联系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

山东生活网
山东生活 主办 版权所有:山东生活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