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新闻 > 正文

传统戏曲应当扎“根”在哪里?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5-23 10:19:18


传统戏曲应当扎“根”在哪里? 
 

​​


5月18日至24日,《戏聚高平·擂响中华——中国梆子大会》在山西省高平市举办,作为评委之一的越剧名家何赛飞,看到有的演员对戏曲充满热爱,表演非常出色,但生存状况却令人堪忧的情况,现场真情流露,言语哽咽地激情表态道:“这样的艺术家不保护,不给予基本生存,给谁?!”她在比赛现场针对行业现状的一番含泪发言振聋发聩,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和共鸣,迅速冲上热搜。
一位演员的评论,能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成为全网关注的重点,就算她是名家,如果不是产生共鸣,也很难成为热搜。之所以成为热搜,皆因她的观点戳中了时弊,撞击了公众的心,让公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传统戏曲内涵非常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戏曲,也都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很多地方戏曲还走向全国,成为全国观众和戏迷的喜爱。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传统戏曲的生存环境并不好,特别是基层剧团,大多生存得非常艰难,戏曲演员的收入低、地位低、影响力低,很多演员的收入甚至不够自己花的。譬如来自山西吕梁的晋剧演员张军波,他表演的《清风亭》非常精彩,但主持人白燕升透露,张军波的从艺经历非常坎坷。每月工资只有1500元,一直都是个临时工,妻子和3个孩子还留在老家,有时一个月才能回去一次,演戏之余还要跑网约车、送外卖补贴家用,发着39℃高烧打着点滴还在舞台上坚持表演。
这样的事,让人听了之后鼻子直泛酸。殊不知,像张军波这样的演员,如果去给当地居民表演的话,一定能够得到广大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的广泛欢迎。然而,他却要为生存而奔波,一边挣辛苦钱,一边坚守在戏曲领域,就传统戏曲而言,这是真正的人才浪费,也是资源浪费。传统戏曲文化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就等于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失去了根基,失去了戏曲的魂。
何赛飞在痛斥中还点出了一个不为很多人所知的“真相”,那就很多剧团口口声声梅花奖、文华奖,投入几百万几千万排一台戏,得了奖之后放在仓库里,老百姓也看不到。何赛飞追问:戏呢?钱呢?到哪里去了?也就是说,很多剧团对戏曲的理解已经狭隘到只能容纳“梅花奖”、“文华奖”的地步,亦即通过拿奖,争取更多的政府资金支持。政府在给剧团提供资金支持时,也没有其他目标,只要拿奖。至于演出,就没有多少人过问了。
早在1942年,毛主席就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要求,文艺要服务于人民群众,真正的革命文艺作品是可以经得起时间与人民的检验,并且得到人民的认可的。把获奖的戏曲束之高阁,将获奖与服务对立起来,这样的行为不仅是对艺术的极大伤害,也是对演员的极大污辱。因为,演员排戏,除了获奖之外,更重要的是想通过演出将自己的表演才华充分展示,并通过展示更好地让广大人民群众欣赏,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这也意味着,有关方面应当对这些年来获得“梅花奖”、“文华奖”的作品进行一次全面排查,看一看演出的场次是多少,有没有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去演出,有多少是被压在仓库里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然后申请经费的。如果存在这样的问题,就要追回所获得的奖项,要取消这些剧团一定期限内的参评。地方政府也要对相关责任人予以严厉问责,对浪费的资金予以追回。
网友们也说,基层群众对传统戏曲是非常欢迎的,很多地方由于请不起正规剧团,都在请“草台班子”演出。即便如此,广大群众仍然观看的热情很高,一大早就准备好凳子等守候在演出现场。如果正规剧团能够到企业、到农村、到群众中去演出,一定深受欢迎。自然,也就涉及到剧团的经费问题,否则,他们到企业、农村、群众中演出,不收费的话,自己无法生存。而如果收费多,群众又承受不了。如果将投入到获奖作品排练等方面的资金,拿出一部分来为群众演出,难道不是传统戏曲的生命吗?
群众才是传统戏曲的根,尤其是小众戏曲,更需要扎根群众,才有生存下去的希望。否则,很难生存。如此,也就需要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剧团等把服务的目标找准了,获奖是剧团需要做好的一项工作,服务群众则是剧团更应当拿出的行动。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也可以依据剧团每年进企业、到农村、下基层演出的数量,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财政对剧团的支持,决不是只拿奖,而是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分享:
网站首页 | 国际新闻 | 山东新闻 | 财经新闻 | 体育新闻 | 社会新闻 | 科教新闻 | 生活新闻 | 娱乐新闻 | 音乐新闻 | 经济新闻 | 交通频道 | 广播资讯 | 乡村频道 | 影视频道 | 农科资讯 | 居家购物 | 齐鲁新闻 | 文艺广播 | 国内新闻

联系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

山东生活网
山东生活 主办 版权所有:山东生活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