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教新闻 > 正文

金诗伯山东大学教书育人四十余载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4-03 15:22:17


金诗伯山东大学教书育人四十余载 


金诗伯,中国籍犹太人,山东大学外语系教授,精通俄语、英语、世界语。1914年出生在西伯利亚地区的赤塔,一岁时随父母来到中国,先后在满洲里、上海等地居住,1947年参加中国革命,1948年起任教华东大学俄语系,1951年随华大并入山东大学外文系,1993年10月4日在济南逝世。在其79年的人生旅途中,有78年是在中国度过的,其中46年在山东生活,在山东大学教书的时间更是长达42年。
在山大,他成家立业入籍中国
据说,金诗伯这个名字是由同在华东大学任教的著名教育家吴富恒先生的夫人、美国文学研究专家陆凡教授起的,意思是具有坚强意志的年长诗者,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犹太文化融为一体的内在意义。
金诗伯教授说,新中国成立后的头几年,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经历了一些关系到命运的重大事件,他便经历了三件大事。
头一件事就是结婚,金诗伯的妻子徐世琳老家安徽,是华大俄语系学生,后转入山大续学,有着金诗伯一贯认为最重要的品质:诚实、正派、坦率。1951年11月20日,他们“结为夫妻、苦乐与共、永矢不渝”。晚上在家里举行了婚礼,房间不算小,却容纳不下前来贺喜的朋友,来宾有一百多人,挤不进屋的只好在院子里看热闹。时任山东大学校长华岗亲自登门祝贺,并带了自己的几部著作。前来贺喜的中国朋友都带来了礼品,不少人还送上礼金,这使不太了解中国婚俗的金诗伯感到很为难,多亏中国朋友解释才消除了误会。那时大家都不富裕,但是按照中国婚俗,结婚就要讨喜糖吃,金诗伯拿不出钱买喜糖,只好和妻子一起借钱买了很多喜糖分给大家。徐世琳毕业后留校工作,与金诗伯都在山大外语系,使之无后顾之忧,工作起来更加努力。
金诗伯 、徐世琳夫妻
第二件大事是1952年10月金诗伯教授与山大的另外五位教职员工一起,当选青岛市劳动模范大会列席代表(当时规定教育界只能是列席代表)。对此他非常兴奋,他觉得从几百名候选人中选出六名代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代表提名人必须在教学和行政工作中做出卓越成就,还要积极参加各项爱国主义运动,此外还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当时学校的代表具有广泛性,其中教授只有两名。出席劳模大会的代表有七八百人,很多都是著名的劳动模范。与金诗伯教授一同出席的就有郝建秀,那时她刚刚发明了一种织布工作法,成倍提高了棉布产量。金教授说:“郝建秀当时是个传奇式的人物,能和这样的劳动模范一起参加大会,我感到很荣幸。”休息时,金诗伯还请郝建秀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签名留念,当他听说郝建秀只上了小学二年级,就鼓励她多读书,郝建秀听从了这个建议,之后到山大附属速成中学学习,取得可喜的进步,两人从此成为好朋友。
第三件大事是由“国际友人”成为一个“中国人”。
1951年苏联驻天津领事馆的一位官员,到青岛安排苏联人回国事宜,这位官员在与金诗伯谈话时说:“你在中国参加革命多年,实际上已是个中国人了。连你的样子也像个中国人(真的?)你还要回苏联干什么?”
括号里“真的?”是金诗伯自己加的。听了苏联官员的话,更加坚定了他加入中国国籍的念头,但害怕被拒绝,于是就到校长室找到校长华岗,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校长。华岗校长高兴地说:“你为什么不加入中国国籍?我想你会得到批准的。”金诗伯没再多想,回家就把该填的表格写好,送交相关主管部门。三个月后他收到了由国家内务部部长谢觉哉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证。那时山东大学在青岛,因而金诗伯的籍贯就是青岛了。
晚年的金诗伯教授曾经这样说:“我成为我的共和国的一个公民。为此,我从未感到后悔,我每时每刻都感到自豪。”
70岁,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成为一名中国公民之后,金诗伯更加积极地参入学校的活动,同年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会,并向党组织表达了自己渴望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想法。金诗伯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还是想从民主党派做起,以后等条件成熟再向党组织申请。
但是,令他想不到的是,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及国内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给出生于赤塔的金诗伯带来了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他被划为“牛鬼蛇神”“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后来还被划成“苏修特务”。对此,金诗伯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对许多事情,他无法理解,也难以接受。
首先是不能教书了,体力劳动成为主要职业,金诗伯却能苦中作乐,他说:“我发现,当忘记自己是被强制劳动的时候,干起分配的活来,倒也觉得挺痛快。”搭建贴大字报棚是他常干的活,而且成了一把好手,先用竹竿扎架子,然后再绑上席子。金诗伯说“我喜欢和这些光滑的竹竿、又新又干净的席子打交道,也喜欢用麻绳把席子扎在竹竿架上,这活儿既轻快又容易,干起来挺舒心的。”金诗伯还是打扫厕所的能手,那时他的任务是保持厕所清洁,工具是一把铲煤用的铲子和一把扫帚,他还在干活中发现碎玻璃片刮大便池非常好用,一块块玻璃片也成了他干活的好帮手。除了这些体力活,金诗伯还经常被揪上批斗台,1968年秋天,他被赶进一间大教室改建的“牛棚”,吃住在此,不能回家,白天劳动,晚上写检讨,与此同时家人也受到牵连。
受尽苦难,金诗伯却矢志不渝。1976年10月,十年动乱结束,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得到恢复。1984年9月21日,金教授正满70周岁,山东大学授予他“高教连续工龄25年奖章”和“高教连续工龄30年和30年以上奖状”。
这一年的11月10日,是金诗伯难忘的日子,他被正式批准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在党员大会上,金诗伯发言时激动得泪水涟涟,哽咽不能成声,最后只说出了“同志们,谢谢大家对我的信任……”话虽短却是金诗伯心里最真诚、最想说的。《》于当年12月19日刊登报道《老树春深花愈香——山东大学教授萨姆·金诗伯入党记》,介绍了金诗伯入党的经过,其情真挚,感人肺腑。
爱山大,一家人的山大情
金诗伯教授科研教学成就卓著,奖掖后学,为师生所敬重。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他编写和翻译了众多影响颇大的著作,主要有《俄语疑难用法词典》《共产党宣言一百年》《诗与真实》《美学中的自然主义》《水浒梗概》《元帅外交家》《趣味英语》等。
金诗伯不仅把自己对中国教育事业的挚爱献给了山东大学,也把家人的生活、事业与自己工作的山大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他的夫人徐世琳一直在山大外语系工作,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的儿子金健以优异成绩考入山大电子系,小女儿金颖考入山大数学系计算机专业,可谓一家山大人。
金诗伯全家福
1991年初,作为“国际友人丛书”的一种,金诗伯出版了自传《我在中国的六十年》(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版),英文版为《六十年话沧桑》(外文出版社1982年出版),在后记中他这样写道:“在这块土地上,我从未感到自己是个犹太人,我时时刻刻感到的是自己是一名中国公民。因为我已不再像旧时代那样,只是环境、物质的奴隶;现在,我成了主人,我所有的一切都属于我。这个国家吸引着我,是因为她使我产生了这样一种感觉:我属于中国,我与中国人民共呼吸共命运;是因为她给了我职业,使我有了用武之地。”
2014年9月,山东大学举办了“纪念金诗伯先生百年诞辰图片展”,将金诗伯授充满传奇色彩的奋斗人生,展现给广大师生,深情缅怀这位为中国革命与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中国籍犹太人。
以此纪念金诗伯教授逝世30周年(本文参考《我在中国的六十年》,金诗伯著 秦亚青译 徐世琳校,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版。照片选自本书,一并致意)。
分享:
网站首页 | 国际新闻 | 山东新闻 | 财经新闻 | 体育新闻 | 社会新闻 | 科教新闻 | 生活新闻 | 娱乐新闻 | 音乐新闻 | 经济新闻 | 交通频道 | 广播资讯 | 乡村频道 | 影视频道 | 农科资讯 | 居家购物 | 齐鲁新闻 | 文艺广播 | 国内新闻

联系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

山东生活网
山东生活 主办 版权所有:山东生活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