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科资讯 > 正文

打造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5-14 12:10:16


打造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在2023年职教周上,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一条简化版的服装智能制造生产线成了现场一道别致的风景。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郑德前介绍,作为一所国家“双高计划”A类专业群建设单位、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学校主动服务黄河国家战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战略和先进制造业强省战略,深耕工业制造业领域,培养高水平智能制造高水平人才,一直是学校近年来的重要办学特色之一。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郑德前在学校展位前。
发力智能制造
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
“近年来,在打造智能制造办学特色,培育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智能制造人才方面,学校做了许多工作。”郑德前介绍,为了对接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学校近年来做得非常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持续提升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
“近年来,学校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基于区域产业链发展,建设了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纺织服装等11个专业群。近三年,新增、调整智能机电技术等17个专业,建成1个国家级、4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形成雁阵式专业布局,制造类专业占比达65.5%,覆盖了我省制造业31个大类中的27个行业。”郑德前说。
智能制造不是闭门造车,为了打造产教融合的育人平台,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牵头成立了山东省智能制造职教集团。郑德前介绍,这个职教集团如今已经包含了150家成员单位,辅射了600家骨干企业,共育产教融合企业20余家,开展现代学徒制专业21个,聘任产业导师100余名,建有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62个,形成了校企协同的育人共同体。集团也入选了教育部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
走进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学校的山东省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每每让很多人位置侧目,从工业互联网,到无人生产线,再到最先进的五轴机床……这里就是一个现代智能制造科技的缩影。郑德前介绍,基地目前包含14个实训中心、58个实训室,建有工业4.0、服饰制造工厂等5条智能产线,面向人工智能技术等27个专业,开发生产性实训项目300余项,累计培训职工近12万人日。基地获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
“基地是政行企校共建,聚焦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与产业技术发展同步、运行机制先进,这是学校培养智能制造人才的重要依托。”郑德前说。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在职教周现场展示的智能制造实训平台
深化科教融汇
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有效衔接
郑德前介绍,发力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学校也非常注重科技创新的开展,并通过科技创新积极反哺育人。
“学校一直非常重视打造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以此来助力产业技术升级。”郑德前介绍,学校携手豪迈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和名校,建设了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高校新技术研发中心等25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引进产业教授、全国技术能手等高层次研发人员52人,打造高水平科研团队22个。近三年立项纵横向项目500余项,其中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特色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47项,到位经费3077万元,授权发明专利78项。
“这些年来,科研反哺教学计划也在稳步推进,促进科教融汇育人的成效也非常显著。”郑德前介绍,为推进科研反哺教学,学校做了许多工作,学校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积极推进专业的智慧化升级和数字化改造。与此同时,学校发挥平台优势,将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及成果案例转化为教学项目,融入到课程和教材中,并积极支持学生参与科研项目。
“此外,学校成立了知识产权学院,强化‘双创’课程教学,近三年参与‘双创’实践的优秀毕业生达到了8500人。学校也获评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郑德前说。在第九届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中,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也是成果丰硕。共获奖14项,其中一等奖4项,居全省高职院校第三位。
深化校企协同
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在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在教学资源的供给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校企协同参与,让人才的培养与产业的对接更加精准。
“培养智能制造人才,必须要考虑企业的需求,因此,在教学开展中,企业的参与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在郑德前看来,学校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校企协同构建新型教学资源供给体系。
“学校会对接科技变革和产业转型要求,按照‘三年一大修、每年一小改’原则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创新实践、素质养成‘五位一体’培养体系。”郑德前说,在校企协同构建新型教学资源供给体系方面,近年来的成果也颇为丰硕。
目前,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深化岗课赛证融通,推动46个专业对接49个证书试点。校企共建了现代职教课程1000余门,建成国家精品在线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99门;主持建设国家级资源库2个、省级资源库3个。
除了构建课程体系方面的校企协同,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还积极探索校企协同创新“职场化+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烟台万华、潍柴动力等头部企业共建了14个产业学院、670个校内外实训基地和55个虚拟仿真实训系统。
“打造‘三种能力、三重角色’良师团队,学校建成了1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此外,学校利用企业搭建的真实环境,强化场景浸润,实施‘线上、线下,职场化’教学模式改革。近三年,学校50%以上制造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于头部企业。”郑德前说,目前,学院也入选了工信部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单位,山科-歌尔人才培养模式等三项案例入选全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分享:
网站首页 | 国际新闻 | 山东新闻 | 财经新闻 | 体育新闻 | 社会新闻 | 科教新闻 | 生活新闻 | 娱乐新闻 | 音乐新闻 | 经济新闻 | 交通频道 | 广播资讯 | 乡村频道 | 影视频道 | 农科资讯 | 居家购物 | 齐鲁新闻 | 文艺广播 | 国内新闻

联系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

山东生活网
山东生活 主办 版权所有:山东生活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