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科资讯 > 正文

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天衢力量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6-28 16:57:32


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天衢力量 
 

​​


6月27日,德州市召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题新闻发布会第九场——天衢新区专场。德州天衢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申毅,天衢新区社会事务管理部部长王玉国,天衢新区党群工作部副部长王涛,天衢新区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杨列勇,天衢新区党群工作部副部长王振东出席发布会,介绍天衢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天衢新区认真贯彻落实“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唯旗是夺、事争一流,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强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了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
发展新型农业,推动产业振兴。狠抓“吨半粮”建设,支持赵虎镇“吨半粮”示范区建设,依托北大荒集团八五三农场全程托管,发展现代农业,已流转土地8800余亩,涉及16个村庄。德农种业的德麦008在2022年德州吨半粮建设中拔得头筹,德高种业2个品种被列入《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2023年)》(全市仅3个),新区种业振兴被“朝闻天下”宣发。全区“德州味”授牌企业5家,“三品一标”认证产品25个,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先后组织区内重点农业企业参加展览20余次,现代农业、智慧农业先后被“朝闻天下”“新闻联播”宣发。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7家,1-5月,实现营业收入34.37亿元,同比增长2.77%。目前全区累计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6264.7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9个百分点。
健全体制机制,推动人才振兴。今年以来,建成运营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总占地1800平方米公益性零工市场,实行“线上+线下”2种服务模式,第3方服务运营与人社管理相结合,每月至少4次人才大集等集中对接活动,全区6个乡镇(街、办)全部建成零工驿站和N个社区、企业零工服务网络,为劳动者提供就业创业、人才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等“一站式办理”服务。目前,已组织举办各类对接活动7场次,募集合作企业达430余家,提供岗位164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800余人次,为求职者提供爱心免费早餐1300余份,组织开展手工零活、家政服务等专项培训,组织参加手工活人员共计210余人次,现场教导完成成品2400余件。截至目前,天衢新区已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家,省级专家服务基地1家,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就业实习实训基地2家。涵盖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依托人才平台。
加强道德建设,推动文化振兴。实现“五有”标准全覆盖,已建成镇街文明实践所5处,社区(村)文明实践站127处,实现镇街社区全覆盖。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平台,强力推进乡村文化服务活动建设,进一步提升全民文化素养,筑牢文化自信。全区现有400余支志愿者服务队伍,队员8万余人。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为老百姓解决困难、舒缓身心、提高素养。开展“共庆元旦 文明起航”文艺演出、“迎新春送温暖”走访等600多场特色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居民日常文化生活。今年1-6月份天衢新区共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000余场,其中文化进万家活动850余场、黄河大集活动80余场,“一年一村一场戏”演出活动84场,非遗进乡村活动60余场。高标准开展“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建立以非遗为主的“山东手造”项目库,入库项目125项,建成“山东手造”展示中心1家、展销专区23处,建成非遗工坊12家,位居全市前列。
开展环境整治,助力生态振兴。厕所革命以来,各有关镇(街、办)已完成139个村23741户厕所改造(2016年至2020年),其中新建23741座,规范提升3912座,建设公厕所14个。2023年天衢新区旱厕改造任务2794户,施工单位现已进场施工,预计12月底完成改造任务。德州天衢新区以城乡环卫一体化为抓手,持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设备。其中,涉及生活垃圾压缩站及车辆等设备的投资费用约为570万元,约占总项目实施金额65%,对提升新区城乡环卫一体化水平发挥实质性保障作用。现已完成122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56%,提前完成省市下达的“十四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5%的工作目标。今年以来,天衢新区共发动干部群众3.775万人次,清理垃圾286.63吨、私搭乱建44处、乱堆乱放11050处、脏乱边沟773处、残垣断壁54处,新区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强化效能提升,推动组织振兴。开展农村党组织评星定级,针对后进村党组织制定专项提升措施,促进村党组织规范化运转。制定《天衢新区全域推进村党组织“跨村联建”工作方案》,优化完善制度机制,提升12个联合党组织统筹协调能力和跨村联建运转效能,通过党组织融合带动各方面融合,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实现“组织融合”带动“产业振兴”。目前全区129个行政村。截至5月底,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的98个,占比 75.97%;收入达到10万元的 86个,占比66.67%;收入达到20万元的 74个,占比57.36%;收入达到50万元的43个,占比 33.33%。
分享:
网站首页 | 国际新闻 | 山东新闻 | 财经新闻 | 体育新闻 | 社会新闻 | 科教新闻 | 生活新闻 | 娱乐新闻 | 音乐新闻 | 经济新闻 | 交通频道 | 广播资讯 | 乡村频道 | 影视频道 | 农科资讯 | 居家购物 | 齐鲁新闻 | 文艺广播 | 国内新闻

联系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

山东生活网
山东生活 主办 版权所有:山东生活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