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科资讯 > 正文

青龙峪的蜕变:吃饱喝足精神好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2-06 11:42:48


青龙峪的蜕变:吃饱喝足精神好 



青龙峪村隶属于济南市历城区彩石街道,位于彩西路南端。2020年以来,青龙峪村在彩石乡村赋能的带动下,逐渐形成一条依靠特色种养业、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乡村发展道路,为村内发展建设和村民生活质量上了两道牢靠的锁。
临近龙年春节,记者走进彩石街道青龙峪村,探访青龙峪村是如何升级旧产业、开辟新道路的。
走出大山的困难
提起青龙峪村,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大久保桃。从九十年代开始种植大久保桃至今,村民的收入几乎全部依靠于种植桃树,而在此之前,青龙峪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山区贫困村。
从小就生活在青龙峪村的傅志明回忆以前的生活,在没有种桃前,家里的粮食只够吃半年,其余时间只能靠救济和挖野菜度过。“那时候年收入只有几百块钱,家里都是住草房子,房梁要用木头顶着,感觉随时都可能会塌下来。”傅志明是1990年开始种桃的,那时候他一年的收入已经能达到两三千元,比之前多了几倍,也不用再担心没饭吃。“刚开始还有村民不愿意种,觉得没办法种粮食了。后来桃子收获,大家发现挣钱后,家家户户都在种桃树。”
尽管种植大久保桃让村民的收入增加了,但生活却依旧操劳,为了多卖一点桃,村民只能去市里找摊位。“我那时候骑摩托车挑两百多斤桃去老东门卖,为了占到一个摊位,每天晚上12点就要从家里出发。” 同样在青龙峪村土生土长的王家海说,当时村里路不好,每次要骑一个半小时,如果遇上下雨天,路上全是泥巴,就更难走了。
然而像王家海一样家里有摩托车的村民也只占少数,傅志明便只能靠肩挑、坐公交车去市里卖桃。“早晨出门和晚上回家都见不到太阳。”傅志明说。
全村参与助力文旅发展
依托于大久保桃,青龙峪村经济水平稳步提升,村民富起来了,村容村貌好起来了,村里的景色也像大久保桃一样走出了大山,被更多人看到。
2007年,来青龙峪村游玩的游客变多了,但面对突然涌入的人流,青龙峪村并没有做好准备。“游客来了以后连吃饭的地方都没有。”村民傅修芸讲述着自己当初开饭店的缘由。
游客一年比一年多,生意也越来越红火,2016年旺季,每天来村里游玩的游客已经能达到三四千人。看到了青龙峪村发展的风口,傅修芸的儿子李阳决定返乡发展。“当时民宿在全国都很火,恰逢村里在做景区化开发,就放弃了城市里的工作回村发展。”李阳说。如今,17年前全靠傅修芸忙前忙后的小饭馆,已经成长为“饭店+民宿”吃住一体的小山庄。
彩石街道民生保障中心主任宋伟表示,青龙峪村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每到假期游客络绎不绝。村里积极发挥“后备箱经济”,将采摘的“文章”做好,把农业项目和文旅项目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农民增收。
如今的青龙峪村已构成三月赏杏花、四月看桃花、五月登山看景、六月赏泉上山采野果、七月摘桃、八九十月看红叶、冬季赏雪,红色引领、全年康养的文旅资源配置,形成政府支持、村委引领、全村参与的乡村旅游格局。
小山村华丽“变身”
“村民依靠种植大久保桃,收入有明显增长,但是因为种植年份较长,品种有所老化,桃的产量和品质也有所下降。”宋伟表示,为解决青龙峪村现有问题,彩石街道与泰安果树研究所合作引进新品种。下一步,彩石街道会继续推进相关工作,帮助青龙峪村完成桃品种的更新换代,将收获期拉长,增加产量及收入的同时也能吸引更多游客来采摘。
想要完成品种升级非一日之功,青龙峪村目前产量仍以大久保桃为主。大久保桃的成熟期集中在每年的七月中上旬,村民必须赶在雨季之前完成采摘售卖工作,如果等到雨季来临时还没有卖完,就只能低价卖给一些商贩或者眼睁睁地看着桃烂在手里。
2020年,彩石乡村赋能项目走进青龙峪村,为村民手中的大久保桃谋求新出路。项目负责人董伟通过“文明实践赶大集”计划,充分利用历城区8万人左右的志愿团队和志愿企业的购买力——从村民手里集中采购,到志愿者集中下单,最后由项目工作人员集中配送,每年都会有四五十家志愿企业参加,只用一个星期就能将产品售罄,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把桃卖出去,把钱揣进口袋里。
可是刚刚开始推进项目时并不顺利,村民对董伟的工作充满质疑,甚至会经常偷着给她烂桃。“我当时就不相信她,你这么年轻,这么大的事能干好吗?”村民傅修明说,直到和董伟接触后才发现她有能力、有决心,也肯付出,对她的态度有了很大转变。
在青龙峪村完成乡村赋能的四年时间里,董伟逐渐和村民成为朋友,甚至亲人。现在再到村里进货时,董伟都会被村民团团围住,把最好的桃给她品尝,拉她去家里吃饭,这是最让董伟感动的。
“乡村赋能项目不仅帮助村民把桃卖出去了,还能带动志愿企业来村里游玩,帮助民宿、景区及其他方面发展。”青龙峪村村支书傅修峰同样很认可董伟的工作,他表示,乡村赋能让青龙峪村真正富起来了,太阳能路灯、供水管网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村内还修建起乒乓球室和供70岁以上老人免费吃饭的幸福院,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让村民老有所依。“刚开始种植大久保桃时,村内大约只有二百五十口人,现在已经有三百零五口人了。”傅修峰说。
分享:
网站首页 | 国际新闻 | 山东新闻 | 财经新闻 | 体育新闻 | 社会新闻 | 科教新闻 | 生活新闻 | 娱乐新闻 | 音乐新闻 | 经济新闻 | 交通频道 | 广播资讯 | 乡村频道 | 影视频道 | 农科资讯 | 居家购物 | 齐鲁新闻 | 文艺广播 | 国内新闻

联系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

山东生活网
山东生活 主办 版权所有:山东生活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