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齐鲁新闻 > 正文

经略海洋 看山东如何写就“蓝色华章”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9-25 09:28:12


经略海洋 看山东如何写就“蓝色华章”


9月20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发布山东首个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1年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全文2万余字,内容以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为核心,涵盖支撑海洋经济发展的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开放合作和海洋综合治理,突出展现了海洋对山东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可以说,这份《报告》是山东对现阶段海洋经济发展情况发布的一份全面、系统的“体检报告”。

因海而生、向海而兴。作为海洋资源大省,山东拥有3500多公里海岸线,约占全国海岸线的1/6,拥有1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居全国第一。可以说,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实现高质量发展,山东最大的潜力在海洋,最大的空间在海洋,最大的动能也在海洋。

科技赋能 劈波斩浪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山东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理顺管理体制,加大政策支撑,实施《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全面开展“十大行动”,海洋强省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探索走出了一条“科技引领、陆海统筹、改革推动、合作共赢、人海和谐”的海洋特色发展路子。2021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49万亿元,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9.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8%,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6.5%,海洋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2位。

以创新为引领,山东以大国重器的定位推动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持续做优做强。

今年9月1日,产自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的首批大黄鱼起鱼上市,65吨大黄鱼第一时间到达了百姓餐桌。

该船总长249.9米,排水量13万吨,载重量10万吨;共设15个养殖舱,养殖水体近9万立方米,单舱水体量超过2个标准游泳池,堪称“渔业养殖航母”。据了解,该船将引领海水养殖产业的变革,集约化、工业化的渔业生产新模式将推动海水养殖产业从近海走向深远海,向世界提供了深远海养殖的“中国方案”。


“国信1号”模型(央广网记者唐磊 摄)

同样在青岛,海洋创新平台、创新团队、创新成果不断集聚,推动众多海洋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海洋科技成果不断 “破土而出”。

走进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透过电脑监控画面可以看到一排排封藏着基因序列的生物样本。“我们目前破译的海洋生物基因组,占全球的26%,占全国的47%,这些成果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贡献了华大力量。”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执行院长范广益告诉记者。

在烟台,烟台船舶及海工装备基地成为全球四大深水半潜式平台建造基地之一、全国五大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基地之一,国内交付的半潜式钻井平台80%在烟台制造。中集来福士建造的大国重器“蓝鲸1号”“蓝鲸2号”在南海顺利完成两轮可燃冰试采任务,将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能力带入世界先进行列。蓬莱中柏京鲁船业是农业部授予的全国唯一“远洋渔船建造与技术示范基地”,蓬莱大金海洋重工海上风电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海洋科技处处长郭怀芳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山东将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引领,持续优化海洋创新创业生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争当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为经略海洋“走在前、开新局”贡献科技力量。

蓝色海洋 绿色发展

近几年,山东开展渤海攻坚海洋生态修复、“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等工作,加强海岸线、海洋保护地和滨海湿地生态保护,完成渤海攻坚海洋生态修复任务,整治修复滨海湿地4675公顷、岸线62.82公里,分别完成任务目标的123%、285.5%。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的蓝色海湾前的绿色草地上,记者见到了前来露营的霍先生及其朋友。帐篷里,三五好友喝酒聊天;草地上,烧烤架上的肉串正滋滋冒着热烟;而远处,海浪拍打岸边礁石的声音不时传来。在西海岸新区生活了17年,霍先生对于这里的改变有切身的体会,“这里以前就是当地渔民养海参的地方,可以说是脏乱差,在经历了一系列整治后,现在进行了旅游开发,这也给当地市民带来了很多便利,周末来露营、烧烤,可以说是一个绝佳的去处。”


整治后的蓝色海湾(央广网记者刘博伦 摄)

改变正在全省海洋的各处发生。

以山东港口日照港为例,2016年,日照市在全国率先实施港口岸线退用还海项目——海州湾日照港北区港口岸线退港还海修复整治工程。在日照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山东港口日照港将靠近主城区的煤炭作业区逐步搬迁至远离城区的石臼港区南区,同时对腾空的海岸线进行修复再造,为城市围上一条“金腰带”。2020年10月,海龙湾工程作为我国首例港口工业岸线退港还海、修复整治生态岸线项目正式竣工验收,昔日的煤堆场变成了碧海蓝天的黄金岸线。


游客在海龙湾欣赏海岸景色(央广网记者刘博伦 摄)

“主动融入日照市的发展大局,为城市发展让渡空间,把‘碧海蓝天’还给日照人民和广大游客,成为山东港口日照港坚定不移地选择。”山东港口日照港工程建设部副部长范江山说。

放眼望去,东营市“退养还湿”40多万亩,滨海湿地“红地毯”景观重现,黄河三角洲区域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不断提升。潍坊市设立了全国唯一以柽柳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打造海岸带生态修复“潍坊样板”,沿海盐碱地正变成海上“绿水青山、金山银山”。长岛实施“退养还礁”,大叶藻、海萝等藻类重新布满海岸,白江豚、鲸鱼等海洋生物频繁出现,北海狮、黑天鹅、海龟等物种首次出现。

专家表示,从山东全省来看,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

陆海统筹 向海图强

港口是陆海统筹走向世界的重要支点。山东拥有青岛、烟台、日照、威海、潍坊、东营、滨州7个沿海港口,318条航线联通全球,数量和密度稳居中国北方港口首位;21个内陆港、72条海铁联运班列搭建辐射黄河流域九省区、连接欧洲物流大通道。

为促进港口提质增效升级、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功能布局,打造国际一流港口,山东组建山东省港口集团,实行一体化运营。2019年8月6日,山东省港口集团在青岛成立,四大港口合而为一,形成“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渤海湾港为延展,各板块集团为支撑,众多内陆港为依托”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这不仅是一场改写航运市场格局的大整合,也是作为龙头的青岛港实现历史性新跨越的开始。


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里的高速轨道吊(央广网记者 贾晓琳 摄)

一系列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疫情环境下,吞吐量连跨三个亿吨台阶,2021年突破15亿吨;集装箱量突破3400万标箱,稳居全球第一、第三位;主要财务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与成立时比较,营业收入实现翻番,利润增长近40%;资产总额、净资产额均增长30%以上,分别达到2500亿元、1000亿元;获省国资委业绩考核A级,稳居省属企业第一方阵……

作为全国首个交通强国“智慧港口建设试点”单位,山东港口以创新为“关键变量”,以科技赋能港口,取得显著成效:与高科技头部企业深度合作,山东港口在行业内首创“1+N”智慧港口顶层设计,全自动化码头7次刷新世界纪录,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空轨(示范段)建成,日照港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成功落地,烟台港“全系统、全流程、全自动”全球首创干散货专业化码头控制技术正式发布,渤海湾港全球首台自动化门机正式投产,集装箱无纸化管理系统在国内兄弟港口推广应用。

如今的山东港口,正全力推进“风光储氢”“云大移物智”、5G、区块链等智慧绿色技术的创新和推广,致力于成为科技强国的“优质试验田”。


“深蓝一号”和养殖工船(央广网发 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宣传部供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山东将牢牢把握‘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紧紧扭住‘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重点任务,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环境优美、海洋治理高效的现代化海洋强省。”山东省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东介绍,力争到2025年,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海洋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分享:
网站首页 | 国际新闻 | 山东新闻 | 财经新闻 | 体育新闻 | 社会新闻 | 科教新闻 | 生活新闻 | 娱乐新闻 | 音乐新闻 | 经济新闻 | 交通频道 | 广播资讯 | 乡村频道 | 影视频道 | 农科资讯 | 居家购物 | 齐鲁新闻 | 文艺广播 | 国内新闻

联系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

山东生活网
山东生活 主办 版权所有:山东生活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