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齐鲁新闻 > 正文

齐鲁各地的端午节风俗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6-22 15:01:25


齐鲁各地的端午节风俗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因正值仲夏,气温升高,百虫开始活跃,因此在山东一些地方流传着端午节采药草、挂艾悬蒲、佩戴香囊、兰汤沐浴等诸多风俗。
采摘药草
在山东许多地方,流传着端午节采摘药草的风俗。人们往往在太阳出来前就到山地、田野采摘车前草、紫花地丁、小麦苗、艾蒿等药草,晒干后挂起来留作药材用。《诗经》里的《芣苢》就描写了人们采摘车前草的欢快情景:“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民谚也说:“端午节前都是草,到了端午便成药。”
为什么端午节采摘的药草药效好呢?古人认为,端午节阳气旺盛,天地纯阳,正气会聚,万物至此皆盛,阴邪之气避而走之,药草最为纯正。此时,一些药草茎叶成熟,药性强,恰好入药,所以端午节是采药草最好的时候。
古人还有在端午节采草药沐浴的习俗,因此端午节也被称为“浴兰节”。屈原《九歌》说:“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西汉的《大戴礼记》说:“(五月)蓄兰,为沐浴也。”夏天是皮肤病多发的季节,端午节采的药草治疗皮肤病最为有效。
在安丘等地,旧时年轻女子要在端午节的头一天采摘月季花,再到田间、河边采艾蒿心、桃树心、柳条皮等。冲洗干净后,放在大木盆中用清水浸泡,放在庭院中。第二天清早起来,捞出花草、树皮,这时清水就变成浅蓝色,清香四溢。全家人从大木盆中舀水洗脸、擦洗胳膊,据说可以美容养颜。
在临沂一带,人们在端午节这天的黎明时分就要到野外采集树头上的嫩枝叶,在太阳出来之前必须全部采完。回家后捆好,在阴凉处晾干,再放到清水里煮沸,做成一大锅药水,给新生婴儿洗澡,据说可以防病免灾。
在胶东一带还有一种独特的风俗,叫作“拉露水”。在端午节这天一大早,人们纷纷拿着毛巾等物到野外野草茂盛的地方,用毛巾蘸取野草上的露水,再用毛巾给小孩子擦脸,据说这样可以治眼病。
插艾蒿菖蒲
“五月五端午,天师骑艾虎,手持菖蒲剑,瘟神归地府。”这一首流传于民间的歌谣,形象地描述了端午节家家户户门上插艾蒿、菖蒲驱逐瘟疫的风俗。民谚也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时节在门上插艾蒿,是为了不让邪毒进入房间。艾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
菖蒲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被称为“五瑞”之首。菖蒲生长于浅水滩上,其叶如剑,挂在大门上犹如悬挂一把宝剑,民间传说可以斩千邪百毒。菖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有芳香开窍、祛痰散风的功效。现在人们还会提取其中的芳香油,用来入药。
菖蒲夏季开花,花序密而形小,呈黄绿色。旧时每到端午节前后,人们便提篮去郊外水边采新蒲,然后回家酿酒。燃菖蒲、艾蒿驱蚊灭虫等习俗保持至今。
有民谣唱道:“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菖蒲挂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可见,插艾蒿和菖蒲祛毒是有科学道理的,还有民谚说:“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端午节人们还会在大门前或室内的花瓶中插蜀葵。蜀葵又称“一丈红”,端午时节开花,因此又名“端午花”。蜀葵的嫩叶和花可食用,全草都可以入药,所以许多人认为蜀葵有清热止血、消肿解毒的功效,还可以治疗吐血、血崩等症。
据有关资料记载,在泰安的一些地方,有着端午节插桃枝等习俗,这是因为传说中桃枝可以辟邪。在诸城一带,还有用一束艾蒿抽打屋内旮旯的习俗,人们一边打一边说:“今日端午节,蝎子你听着,只许墙上爬,不许把人蜇。”烟台长岛县的一些渔村是保留端午节古习俗最多的地方,在端午节这天人们要在大门上插艾蒿、插桃枝,并要在大门槛上贴一双剪纸黄牛。
系五色线
在鲁南等地,端午节儿童要带“五毒兜”,手脚拴“禄寿线”(五色线),两肩系山桃或荷包垂于背后。这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人们认为,端午节以五色丝线系在臂上可以辟邪,这是古时很流行的端午节民俗。有的地方用五彩绫罗裁剪成老虎形状,再贴上艾蒿,制作成葫芦、樱桃、桑椹、瓜豆、葱、蒜等形状,用彩线穿起来,佩戴于儿童的发际、身畔,既是装饰品,又起到了驱邪的作用。古人视虎为神兽,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王沂公的《端午帖子》就有“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的诗句。
为了让孩子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在端午节的早晨,大人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小姑娘还会用硬纸条叠成菱形粽子的形状,缠上五彩丝线,戴在身上,通称“葫芦”“续命缕”。宋代诗人张榘有“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的诗句;《风俗通》也有“五月五日以彩丝系臂,辟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的说法。如今已经发展成如长命缕、长命锁、香包等各种形式的漂亮饰品,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工艺品。
据有关资料记载,端午节临清等地还有给七岁以下的男孩戴“符”(用麦秸做的土项链)的习俗,七岁以下的女孩则要戴石榴花。临朐、滕州等地的妇女、儿童习惯戴香布袋,花布缝制的香布袋中装有许多中草药,戴在身上,香味扑鼻,据说可以驱瘟辟邪。旧时临清的孩童在端午节这天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鞋帮上用毛笔画上蝎子等五种毒虫,使儿童免受毒害。
吃粽子喝雄黄酒
端午节,山东各地都吃粽子和鸡蛋,有些地方还喜欢喝雄黄酒。儿童不能喝酒,便在耳朵和鼻孔里抹上一点,或在额角写一个“王”字,比作猛虎,以威邪魅。招远一带的妇女还喜欢用雄黄酒涂抹耳鼻,意在驱邪防病。清朝诗人蔡云《吴歙》说:“秤锤粽子满盘堆,好侑雄黄人酒杯。馀沥尚堪祛五毒,乱涂儿额噗墙隈。”
俗话说:“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雄黄是一种可以攻毒、杀虫、止痒的药物,既可以外抹又可以内服,主要用做解毒、杀虫,效果较好。民间将蒲根切细、晒干,拌上少许雄黄,浸白酒,也有单独把雄黄研磨成粉末,放入白酒内泡制成雄黄酒的。
有的地方认为雄黄酒可以驱毒辟邪,所以雄黄酒成为端午节的传统饮品。民谚有“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的说法,还有将喝剩的雄黄酒喷洒在房屋角落的风俗,或将雄黄酒储藏起来,平日遇到虫咬红肿,可以涂抹解毒消肿。清代诗人李静山的诗:“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就描写了这种风俗。
分享:
网站首页 | 国际新闻 | 山东新闻 | 财经新闻 | 体育新闻 | 社会新闻 | 科教新闻 | 生活新闻 | 娱乐新闻 | 音乐新闻 | 经济新闻 | 交通频道 | 广播资讯 | 乡村频道 | 影视频道 | 农科资讯 | 居家购物 | 齐鲁新闻 | 文艺广播 | 国内新闻

联系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

山东生活网
山东生活 主办 版权所有:山东生活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