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齐鲁新闻 > 正文

平原狂草“龙门”的传说与新生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1-26 09:52:11


平原狂草“龙门”的传说与新生 

青砖灰瓦,红漆大门、楼上飞檐翘起、栏杆上雕刻着龙的形象……这是位于平原县新华南路和龙门路交叉口的龙门楼,坐落在琵琶湾西畔,是平原县的标志性建筑,其历史源远流长,初建于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历经修缮、拆除,于2008年重建。随着农历龙年的脚步越来越近,2024年1月初,龙门楼重新对公众开放,登楼眺望,平原县城的美景可以一览无余,让人心旷神怡。

龙的形象贯穿着中华大地数千年的文明演进,渗透进民俗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华文化独特的精神标识,寄寓着吉祥、繁盛、腾飞的愿景。1月24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来到龙门楼,感受扑面而来的历史。

一个传说

因刘关张的故事而得名

据讲解员吕宁宁介绍,龙门楼的名称来自于一个传说。

传说,三国时期,张飞一怒之下鞭打贪官督邮,惊动了太守,第二天,连夜兵围平原城,要提拿刘、关、张兄弟三人。刘、关、张骑马连突四门,见突围无望,只得从城东南角放水的门洞中逃脱。这才有了日后与曹魏、孙吴抗衡的蜀汉昭烈皇帝。后人为纪念这位“勤政”“恤民”的仁德之君,便将刘、关、张逃脱的水门洞命名为“龙门”。

龙门楼建于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修建的时候与刘备坐平原也已事隔一千三百余年,但它的修建却顺应了历代人民追思先贤的愿望,传承了历史文化,为后人提供了登高望远,凭今吊古之所。

龙门楼建成后,清康熙23年(公元1684年),重修一次。公元1762年,乾隆皇帝南巡路经平原,诗兴大发,留下了"大都龙门务辞工,传奋乃至失公平"的诗句,故而又进行了第三次重修。后来,龙门楼被拆除,其城墙的基础曾一度被用作平原师范广场的主席台。改革开放以后,龙门楼遗址变成了宽阔漂亮的新华路。2008年重建,上层为文昌阁,下层为龙门楼底座,2024年1月初,龙门楼重新对公众开放。

如今的龙门楼,总高19.6米,城台高9.35米,城台上建三间两层阁楼,二楼为通德展览馆,作为平原县的一家百年企业,2006年,“通德号”被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2009年,其传统酿造技艺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技艺名录。三楼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区,展示了平原剪纸、铅笔画、核雕技艺、葫芦画等多种非遗项目,展示着平原县深厚而丰富的文化底蕴。

一块碑刻

一笔而就的“龙门”狂草

记者看到,在龙门楼正面,有一青石“龙门”二字碑镶嵌在洞楣之上,碑刻“龙门”狂草一笔而就、龙飞凤舞、苍劲酣畅、颇有特色,“龙门”碑刻的原石被珍藏在平原县图书馆内。

“龙门这两个字到底是谁写的,有很多传说,有人说是张飞所写,但并不可信,能确定的是,这块碑刻在明万历元年,也就是公元1573年,龙门楼刚修建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至少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平原县图书馆副馆长杨纪华告诉记者,在1978年,“龙门”碑刻原石在琵琶湾畔的一口水井旁被找到,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文物沦为垫脚石,之后,就被一直珍藏在平原县图书馆,多年来,致力于挖掘其在历史、书法、艺术、文化等方面的价值。

“2000年之后,我们推出了摆件、书法卷轴等文创产品,目前主要用作对外文化交流,很受大家欢迎,像这件摆件是一件漆器。”杨纪华拿着“龙门”摆件向记者介绍。记者看到,摆件的一面画着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因此一说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地址就在平原,另一面是拓印下来的“龙门”二字以及龙门楼的传说。

殷殷桑梓情,很多老平原人一提到“龙门”就会想到平原。“早年出国的,留在日本、韩国、美国的一些老平原人,回国探亲的时候,会专门将‘龙门’拓片装裱起来,从平原带走,以此纪念家乡、怀念故土,这是一种文化认同,能带来亲切感,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出更多的文创产品。”杨纪华说。

一种文化

潜移默化影响着平原人的生活

电子黑板,暖气空调,音乐、舞蹈、科学,书法等功能教室,报告厅、图书阅览室、室内体育馆,应有尽有,平原县文昌小学始建于2017年,2018年9月1日正式启用,建校规模36个教学班,是平原县龙门小学的分校区,是县里为了解决城区大班额而重点建设的小学。

“文昌小学和龙门小学的名字就受到了龙门楼的影响。”杨纪华向记者解释,文昌阁中的文昌二字指的就是文昌星,作为天上星官的名字,民间认为它专门管理人间读书和文上功名。另外,原来的龙门楼附近,是旧时的地方官学——“学宫”位置,因此,“龙门”还带有督促、鼓励学子们勤勉学习,实现“鲤鱼跳龙门”人生目标的寓意。所以,用“文昌”和“龙门”作为学校的名字。

文昌小学、龙门小学、龙门中学、平原县龙门街道、龙门路……通过这些名称,我们可以看到,在历史上,龙门楼不仅起到了政治军事作用,还在潜移默化之间,影响着每一个平原人的生活,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

如今龙门楼重新开放,杨纪华很是开心。“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不管哪里的高楼大厦总是相似的,而龙门楼作为平原县的标志性建筑物,从文化底蕴来说,重新对外开放,加大宣传,能增加大家对平原历史文化的了解,希望逐渐将其打造成平原对外交流的名片,成为一个文化符号,未来一提到龙门楼,大家就能想到平原。”杨纪华说。

 

分享:
网站首页 | 国际新闻 | 山东新闻 | 财经新闻 | 体育新闻 | 社会新闻 | 科教新闻 | 生活新闻 | 娱乐新闻 | 音乐新闻 | 经济新闻 | 交通频道 | 广播资讯 | 乡村频道 | 影视频道 | 农科资讯 | 居家购物 | 齐鲁新闻 | 文艺广播 | 国内新闻

联系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

山东生活网
山东生活 主办 版权所有:山东生活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