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齐鲁新闻 > 正文

青岛港奇袭广深背后,新旧王换位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1-27 13:23:04


青岛港奇袭广深背后,新旧王换位

 

2023年,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首破3000万标箱,成为全球第五个跻身3000万标箱俱乐部的港口。按照此前预计,增速达到11.9%。

在集装箱吞吐量上,此前国内港口一直维持着上海港、宁波港、深圳港、广州港、青岛港的TOP5格局。

2022年,情况发生变化,青岛港以2567万标箱的集装箱吞吐量超过广州。根据最新数据,2023年青岛港将完成对深圳港的超越,跻身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第三位、全球第四位。

青岛港奇袭广深背后,山东正阔步走向枢纽经济。

1.山东外贸变局

去年9月,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对比已经批复的广东和江苏规划看,山东是唯一一个被赋予“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的省份。

这样的战略定位为山东画出新的发展空间,就是发展枢纽经济。港口航运作为低成本、大规模运输方式,承载了大规模的经济循环。公开报道显示,作为中国北方最大贸易口岸,山东港口的原油、铁矿石、铝矾土和粮食进口量分别达到全国总量的1/3、1/4、3/5和1/5;就青岛港而言,全国每进口6吨原油就有1吨在青岛港上岸,每进口9吨铁矿石就有1吨从青岛港上岸,这源于腹地石化、冶金、橡胶等庞大的产业支撑。

这样一个庞大吞吐量,将山东港口群推向关键角色。

2023年1-2月,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大增12.3%至418万标箱;同期,深圳港同比下降8.5%至392万标箱,青岛港由此首超深圳港,随后,深圳港加速追赶,2023年1-11月,深圳港以50万标箱领先青岛港,但双方增速差距巨大,深圳港0.2%,青岛港11.8%。

对于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速乏力的原因,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所长王国文指出,深圳港原来主要依靠欧美大航线做全球基本港,但需求放缓、产业外迁等一系列问题,难以避免对深圳港货运造成影响。加之欧洲航线受红海冲突等影响,推动一些货主转而寻求其他线路。

青岛港奇袭广深背后,山东贸易结构这几年发生巨大变化,一个是东盟成为山东最大贸易伙伴,二是对俄罗斯进出口贸易激增。2023年,山东前五大贸易伙伴是东盟、美国、欧盟、韩国、俄罗斯;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达到18352.5亿元;对俄罗斯的进出口增幅达27.6%,而美国降幅最大,下降了5.7%。

2019年,东盟超越美国成为山东第一大贸易市场。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山东对东盟进出口6498.6亿元,增长4.5%,占全省进出口总值19.9%。

2.企业出海,新循环经济体系建立

青岛海关副关长石勇在1月17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山东外向型经济以制造业为主要支撑,中间品进出口是推动山东外贸发展的重要力量。

据海关统计,2023年,山东中间品进出口2.04万亿元,占山东省进出口总值62.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中间品9631.8亿元,占全省出口总值49.6%,东盟是山东中间品出口第一大市场,2023年山东对东盟出口中间品1598.8亿元,占对东盟出口总值的54.2%;对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中间品出口值均超过200亿元。

上述这几个东南亚国家,均是山东企业赴东南亚建厂的前哨阵地。山东制造的中间件,嵌入到这些国家工业化进程的供应链中,进入到国际经济循环体系中。

东南亚国家正在持续工业化,未来山东对东盟进出口优势还会持续扩大。

东盟成员国中,马来西亚与山东贸易往来最为密切。2023年,山东对马来西亚进出口3267.3亿元,增长22.4%,占对东盟贸易总值一半。

2023年,山东进口中间品1.08万亿元,占山东省进口总值的81.8%,其中能源、金属矿砂、机电类中间品为前三大类。目前马来西亚已成为山东最大的原油、成品油进口来源地,为山东众多炼化企业提供原料;泰国、马来西亚、越南是山东前三大橡胶进口来源地,为山东省内轮胎企业提供大量原料。

山东对俄罗斯进出口贸易中,能源是最大项。公开报道显示,2022年1-10月,青岛港自俄进口原油4600万桶,实现收入330亿元,占全省三分之一。

这就形成了一个双循环“小气候”——山东从东南亚、俄罗斯进口石油、橡胶等原材料,再把中间品或机电、汽车等工业制成品出口给上述国家。

山东制造业在这个新的经济循环体系中起到巨大支撑作用。

近期,山东制造业龙头山东重工在2024年产品出口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实现产品出口翻番增长的目标,东南亚市场是重中之重。

谭旭光新年海外出访第一站,直奔东南亚第一经济体印尼。1月22日,中国重汽与印尼莫拉图斯集团签署商用车当地化制造协议;去年11月3日又与越南长海签署战略合作,推动中国重汽在越南当地化制造项目。

而滨化集团在印尼的烧碱一体化项目已经奠基,正在加速推进驻新加坡、欧美、东南亚、非洲等办事处建设。

2022年,印尼以1.3万亿美元的GDP位居东盟十国第一,工业增加值4169亿美元,居全球第9,不但制霸东南亚,连英法等传统制造大国都被甩在身后。

这个经济正在起飞的国家,不光需要雅万高铁这样的基础交通设施,更需要氯碱等重工业、重化工垒实国家基础工业,而这恰恰是山东传统优势产业。

被印尼吸引而来的,不仅仅是滨化集团。在印尼首都雅加达,海信网络科技公司国际业务部高级营销经理袁锟正在寻找合作伙伴,要把中国先进的智能公交系统引到东南亚。去年9月,海信网络科技斩获东南亚智能交通“第一单”,拿下万象BRT快速公交项目。

山东制造业龙头“插入”东南亚诸国,这意味着后面将跟随一长串中国供应链。

3.青岛港航线扩张

这种新的经济循环体系下,要发展枢纽经济,成为新枢纽,必须要有强大的内外连接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青岛港开始了航线扩张之路。

2019年,由青岛、日照、烟台、渤海湾港组建的山东省港口集团挂牌成立,山东港口明确以青岛港为中心合力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

受益于山东港口一体化发展,青岛港不断上大船、开新线,2021年新增23条航线,航线增速步入历史最快时期,数量和密度稳居中国北方港口首位。达飞、万海、高丽、以星、长荣、东方海外等全球前20大船公司纷纷在青岛港强化航线布局,地中海、马士基、达飞等全球船公司巨头均调遣超级巨轮来到青岛港。

受RCEP影响,青岛港和东南亚国家往来更为密切,2023年新开通的首条国际航线是东南亚集装箱航线,主要挂靠香港港、胡志明港等。

2023年以来,山东港口青岛港新增10条“一带一路”航线,“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箱量保持两位数增长。截至目前,青岛港共开辟“一带一路”集装箱航线80余条,实现欧美航线周周班、日韩航线日日班的航线密度,其中青岛港直达土耳其的航线比普通航线缩短25天,节省25%以上的运输成本。

4. 新老枢纽换位

“你好西安,我是你的‘出海口’!”1月25日,山东港口供应链综合服务(西安)推介会在陕西西安举行。

山东港口数据显示,陕西地区重要的出海口和贸易口岸,60%外贸出口集装箱、67%外贸进口集装箱经过山东港口运输。

1月15日,一列满载着聚氯乙烯、氨纶丝等货物的集装箱班列从银川启程驶往青岛港,抵港后将发往哥伦比亚、土耳其、法国、印度以及广东、福建等地。这趟班列的发运标志着“银川-青岛港”海铁联运班列正式上图运行。

这些动作背后暗含山东发展枢纽经济的逻辑,只有内贸联通,才能真正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最终推动青岛港走上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位置。

构建大循环经济体系,上海港是先行者。

2003年,上港集团在逆势中谋划布局“长江战略”,以长江为中轴,加强与武汉、重庆等长江经济带沿线重要港口城市合作,形成纵深500公里范围内的大物流圈,为上海港培育出一个集装箱箱源体系的“大后方”。

2010年,上海港首次问鼎世界集装箱第一大港,自此连续霸榜13年。2023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900万标箱以上。

对于青岛港来说,当下最具增长潜力的“大后方”,就是以沿黄陆海大通道为轴,形成广阔的腹地经济。

当山东找到这个切入点时,郑州等沿黄陆海大通道沿线重点城市正在进行产业更新,急需寻找到契合新产业的物流大通道。

此前,河南举全省之力来发展郑州这个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在对“中欧班列”补贴上,郑州曾经一个集装箱补贴1万元。2013年,首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获批,郑州通过大派补贴吸引了众多航司,连山东、广州、深圳的货源都被吸引过去了,不靠海不临江的河南,在“中部外贸第一省”的位置上一坐就是十余年。

2022年,河南外贸总值为8524.1亿元,2023年为8107.9亿元,美国、东盟、欧盟、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为河南前五大贸易伙伴,合计占比59.4%。

与此同时,2023年,安徽外贸总值一举超过8000亿元,与河南仅有55.9亿元差距,外贸增速则高达8.5%。

“换位危机”就在眼前。美国仍为河南第一大贸易伙伴,但不可阻挡的趋势性变化正在发生。

2010年富士康落地郑州,以一己之力扛起河南进出口贸易。据河南日报报道,建厂以来,郑州富士康累计进出口额约占河南省进出口总额的60%、郑州市的80%。

2023年,河南外贸顶梁柱富士康科技园产值增长仅为1.4%。郑州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河南出口机电产品3427.4亿元,增长5.3%,占全省出口值的64.9%。其中,手机2406.2亿元,占全省出口值的45.6%;汽车258.2亿元,增长106.5%。

这些数据意味着,手机出口虽然支撑着河南出口近半壁江山,但增长引擎已经切换到汽车出口。

河南省的目标是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50万辆,全省汽车整车产值达5000亿。汽车产业已成河南主导产业,目前,河南八成整车产量集中在郑州经开区。

这样一个庞大产能下,汽车出海势不可挡。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491万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

汽车产业要寻求更便捷更低成本的物流大通道,老牌枢纽需要走新通道。

2023年初,比亚迪汽车成套散件就通过海铁联运方式抵达青岛港,由长荣海运发往埃及。

5月,青岛港商品车码头揭牌启用。7月,青岛港提速开设两条新能源汽车海铁联运班列,将比亚迪集团西安工厂和上汽集团郑州基地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发往海外。

其中,“西安造”比亚迪汽车先通过内贸铁路,经过2-3天运抵青岛港,再经长荣明星航线30天抵达荷兰鹿特丹,全程仅30-35天。

青岛港为新能源车企量身定制了集装箱出口“一站式”服务,海铁联运可实现车辆工厂源头进箱,同时兼顾铁路运输成本低、时效强、不受天气影响优势。

目前,青岛港已经与奇瑞、一汽等20余家车企开展深度合作,重庆赛力斯通过海铁联运由青岛港集装箱出海,韩国现代发往沙特吉达港的汽车则从青岛港中转。

图为商品车在青岛港大港公司八号码头等候装船。

作为沿海港口重要整车出口口岸青岛港旗下大港公司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大港口岸汽车出口数量同比增长68.1%;2022年,大港口岸出口汽车1.85万辆,同比增长60.9%;2023年上半年,青岛港汽车整车出口量实现翻番。

这个提速,来自于青岛港数十年积累。

公开报道显示,上世纪90年代,青岛港率先在郑州开通海铁联运班列,为河南进出口企业搭建出海物流大通道。

山东港口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曾透露,山东港口累计在沿黄流域的郑州、西安以及攀枝花等地区开通84条海铁联运班列,在沿黄流域重要节点城市郑州、西安、等建设35个内陆港。

据青岛日报报道,2022年,黄河流域九省区进出口总额5.6万亿元,占全国的14.3%;青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87亿吨,其中超过八成涉及黄河流域九省区。

2023年一季度,山东港口海铁联运箱量同比增长21%,继续保持全国首位;山东港口河南地区累计完成海铁联运操作箱量超1.9万标箱,同比增长200%以上。

2023年上半年,青岛港开通2条海铁联运班列,海铁联运线路达到72条,河南、陕西半数以上的出口货物从青岛出海。

2023年,青岛港中北美航线开通,船期增加到一周一班,现在沿黄河流域外贸企业发往南美的货物都愿意从青岛港发运。

济南市口岸和物流办公室副主任王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将全面发挥黄河流域最便捷、最经济出海口的优势,助力沿黄流域出口货物境内综合运输成本下降20%。

海铁联运大大提升了青岛港对沿黄流域的腹地市场的延伸能力,相比之下,这一直是深圳港的弱项。

上述这些数据展现了新枢纽的强大辐射力。大进大出的枢纽经济对区域经济影响巨大,从新经济到新通道到新的经济走廊形成,最终传导到青岛港这个“终端”上,就是一步步实现了对广深的逆袭。

 

分享:
网站首页 | 国际新闻 | 山东新闻 | 财经新闻 | 体育新闻 | 社会新闻 | 科教新闻 | 生活新闻 | 娱乐新闻 | 音乐新闻 | 经济新闻 | 交通频道 | 广播资讯 | 乡村频道 | 影视频道 | 农科资讯 | 居家购物 | 齐鲁新闻 | 文艺广播 | 国内新闻

联系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

山东生活网
山东生活 主办 版权所有:山东生活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