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艺广播 > 正文

深耕人文沃土,谱写齐鲁华章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3-11-27 15:07:27


深耕人文沃土,谱写齐鲁华章 
 

 

近年来,山东积极发挥“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的比较优势,推动文化“两创”工作不断走深走实,出彩出新,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齐鲁大地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海岱考古”实证不断

2021年10月,“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遴选推介对选定的100个项目进行了公示,2020年7月发现的沂水跋山遗址和沂源猿人遗址放在了首位。跋山遗址测年是距今6-10万年,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时代要早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5万年),正好纠正了国际上“现代人6万年前才从非洲扩散到欧亚大陆”的观点,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波称之为“改写东亚现代人类起源史的重要发现”。

山东着力擦亮“海岱考古”品牌,为促进新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探源山东文脉孜孜不倦地努力着。跋山遗址、赵家徐姚遗址、岗上遗址、焦家遗址、稷下学宫遗址等重大考古发掘,在实证中国古代文明起源、构建山东古代历史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上多项遗址被选为“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海岱地区古代文明化进程研究”“海岱地区夏商西周考古研究”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课题。

2022年,山东提出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十大工程”,一大批文保单位、遗址遗迹、文博场馆、古镇古村纳入旅游线路,促进了文物和旅游相互赋能,让游客在这些“活”起来的文物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坚定自信自强。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今天,“全球汉籍合璧”、《儒典》、《齐鲁文库》、《尼山文库》等重大文化工程,通过整理、注解中华文化经典,对传统典籍进行编纂与现代化阐释,不仅是承先贤之志,更是推动文化“两创”的重要任务。

山东博物馆事业同样是蓬勃发展。全省博物馆发展到735家,博物馆总量以及非国有博物馆数量等六个指标均居全国第一,全省各级各类博物馆年接待观众4252万人次。博物馆体系日益完善,展览展陈水平不断提升,各类好展层出不穷。

“好戏山东”好戏连台

近年来,山东各类精品创作生产全面发力,打造推出一系列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精品力作,取得了收视效果和社会反响的“双丰收”。有60多部精品剧目获得“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等89个国家级大奖,涌现出了《闯关东》《父母爱情》《琅琊榜》《伪装者》等一系列现象级作品,被誉为“鲁剧”现象。

山东还先后举办了青岛影视博览会、中国网络视听峰会、山东青年微电影大赛等重大活动,持续为山东影视集聚资源、引进人才、项目合作搭建平台。青岛东方影都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中国唯一“电影之都”,拥有全亚洲最大的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先后产出《流浪地球》《刺杀小说家》《万里归途》《封神》等影片,成为山东省“1+N”影视布局的龙头。

山东是曲艺大省。打造“好戏山东”品牌,是山东推动舞台艺术繁荣发展的创新举措。近年来,山东戏剧文艺创作领域已经涌现出一批深受观众喜爱的精品,除《沂蒙山》外,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京剧《燕翼堂》、吕剧《一号村台》《大河开凌》、话剧《孔子》、杂技剧《铁道英雄》、舞剧《乳娘》等一大批精品力作立上舞台,真正实现了“好戏山东”“好戏连台”。

讲好山东故事,“文学鲁军”在路上。十年来,我省实施文学攀登计划,推出一批优秀文学作品——我省作家创作的《少年与海》《国家记忆》《经山海》《靠山》等8部作品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杨志军长篇小说《雪山大地》荣获茅盾文学奖;《中国民办教育调查》《天空下》等5部作品荣获鲁迅文学奖。“齐鲁风 山东派 中华魂”成为文学鲁军的鲜明标识。

文化艺术的最终旨归是服务人民,惠及人民。山东省常态化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一村一年一场戏”、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和群众性小戏小剧创作展演,把优秀文艺作品送入千家万户。

文化体验廊道建设提速

近年来,山东突出改革创新,全面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建设文化体验廊道,深入激活八大文化片区文化传承发展新势能,一招妙棋盘活山东文化“两创”资源。

黄河入鲁,滋养沿黄九市上万村庄,拥有世界文化遗产4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0处,国家级非遗项目186项。现在看到的沿黄河文化体验廊道,重点打造“沿着黄河遇见海”文化旅游品牌,推进黄河千里自驾旅游风景道、建设沿黄河生态廊道、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加强民俗文化展示体验、传承发展传统工艺等任务落地落实,让黄河文化在新时代重焕勃勃生机。

大运河自枣庄台儿庄入鲁,流经枣庄、济宁、泰安、聊城、德州5市18个县,沿线拥有国家级重要历史文化资源85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座,中国传统村落18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建设沿大运河文化体验廊道,重点打造以“水上游、岸上行”为特色的“鲁风运河”文化旅游品牌,推进贯通运河旅游航线、保护修复运河生态、加强遗产遗迹保护利用、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等任务。

齐长城从泰山之侧到黄海之滨,串起了济南、泰安、淄博、潍坊、临沂、日照、青岛七市,沿线拥有遗址遗产260处,关联遗产185处,革命文物资源261处,承载着齐鲁文化的厚重底蕴。建设沿黄渤海文化体验廊道,沉浸式聚焦千里海岸线,加速蓝色崛起,助推海洋经济为山东发展增添新“底色”。

百年发展历程,胶济铁路线在沿途既留下了诸多文化遗产,延展出一条文化廊道,也奔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2022年,胶济线、胶济客专、济青高铁三线输送旅客量达到4129.6万人次。百年胶济铁路正激荡着与新时代同频共振的强劲脉搏,为山东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新动能。

五千载弦歌不辍,历久弥新;十年间赓续文脉,薪火相传。辉煌灿烂的历史,赋予了我们必须肩负起守护中华文化根脉的责任。放眼今日齐鲁大地,底蕴厚重、动能澎湃,这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也是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分享:
网站首页 | 国际新闻 | 山东新闻 | 财经新闻 | 体育新闻 | 社会新闻 | 科教新闻 | 生活新闻 | 娱乐新闻 | 音乐新闻 | 经济新闻 | 交通频道 | 广播资讯 | 乡村频道 | 影视频道 | 农科资讯 | 居家购物 | 齐鲁新闻 | 文艺广播 | 国内新闻

联系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

山东生活网
山东生活 主办 版权所有:山东生活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