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艺广播 > 正文

胶州蜡烛村手艺人为信仰而坚守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1-17 10:56:52


胶州蜡烛村手艺人为信仰而坚守 

胶州市胶东街道丰隆屯村是远近闻名的制蜡村,制蜡手艺传承150余年,巅峰时全村有20多个制蜡作坊。但近年来,由于传统的“牛油大红蜡”越来越不受年轻人的青睐,产量大幅下滑,全村只剩三户还在坚守。

“红烛一亮相,年味儿就来了”

1月16日下午,胶州市丰隆屯村制蜡手艺人刘启友在集市散去之后,风尘仆仆地骑上三轮车赶回家中。“今天卖得不错,下午还要加紧干,明天继续赶集。”刘启友边说着边打开了南厢房的门,就在这三间瓦房内,刘启友已经干了30多年。

“到我闺女这一代已经是第6代了。”刘启友指着一旁在蜡烛上写字的女儿说,丰隆屯村是远近闻名的制蜡村,用牛油制蜡的手艺传承了150多年,丰隆屯“红蜡不淌油”的广告语也在各大集市上成了十里八乡都熟知的词儿。“每年都是临近腊月开始干,一共40多天,我一去赶集,大家就知道该过年了,多少年了,习惯了。”刘启友笑着说。

历经20多道工序,古老手艺传承百年

据介绍,制作红蜡的第一步是选苇子,苇子是制作灯芯的主要原料,将芦苇扒叶后切成小段,如果苇子不直,用着不吉利,还得用火进行育直绑钩,然后在苇子上均匀缠上薄薄一层棉絮,用擀面杖压平,这就做好了挂蜡的灯芯,最后给苇子绑上一小块钩子,方便挂蜡烛。做完灯芯后,接下来就开始熬制牛油。如果红蜡在点燃过程中淌油,村民会觉得不吉利,而牛油做大红蜡的最大好处,就是点燃后“不淌油”。

做好灯芯,便开始最为复杂的步骤“蘸蜡”。就是将做好的灯芯挂在圆形的轮子上,一遍一遍地蘸牛油,每蘸一遍蜡烛的“身材”就会增加一圈,根据蜡烛的大小不同,蘸蜡一般在6―15遍,一对小蜡烛七八两重,大的能达到两斤多。达到预定的直径后,用工具割平芯头,然后成型上色,再用金粉写上祝福的语句,一个传统的红蜡便制作完成了。其中,上色是生产挂蜡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温度必须保持在80℃,温度过高红蜡容易出油,温度过低红蜡会开裂,掌握好温度的同时,给蜡烛上色时必须要快,才能保证颜色均匀。这样的老手艺一直传承了百余年。

与市场渐行渐远,但“祖传的手艺不能说丢就丢”

在胶东半岛地区,以前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备上两支写着吉祥话的大红烛,从除夕夜到正月十五,每天晚上吃饭时红烛都要亮着,寓意一是为了明堂祭祖先,再就是期盼新的一年里生活红红火火,但是这古老的产品与年轻人的需求却渐行渐远。

传统的牛油红蜡有“烟大、味儿重”的缺点,所以年轻人家里都不喜欢点,只有农村的老人才喜欢,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成了这门传统老手艺面临的最大问题。“以前我们村有20多个制蜡作坊,一个作坊就是好多户家庭,现在只剩下我们兄弟三个了。”刘启友说,两年之前他还能做6000斤牛油(原料),现在每年2000斤都用不了。“赚钱其实赚不了太多,一来年下是农闲时节,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二来祖辈传下来的手艺,不能说丢就丢,只要还有人买,我就会一直坚持做,实在不行了,再说呗。”刘启友说。

 

分享:
网站首页 | 国际新闻 | 山东新闻 | 财经新闻 | 体育新闻 | 社会新闻 | 科教新闻 | 生活新闻 | 娱乐新闻 | 音乐新闻 | 经济新闻 | 交通频道 | 广播资讯 | 乡村频道 | 影视频道 | 农科资讯 | 居家购物 | 齐鲁新闻 | 文艺广播 | 国内新闻

联系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

山东生活网
山东生活 主办 版权所有:山东生活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