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视频道 > 正文

于海丰寄语山东青年微电影大赛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6-05 17:03:20


于海丰寄语山东青年微电影大赛



“我认为,好的微电影一定是震撼灵魂、温暖人心的,它能为公众提供良好的人性榜样,提供崇高的人格境界,提供美好的道德情感。如果没有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深度思考,观众凭什么要看你的微电影?本届大赛期待更多这样的好作品。”第十六届(中国)山东青年微电影大赛已于4月份正式启动,参赛作品正在火热征集中,近日,该赛事的主要策划者、组织者——山东省文联主席团委员、山东省电影家协会主席于海丰接受了中国山东网记者专访,在谈到优秀微电影作品时她如是说。
第十六届(中国)山东青年微电影大赛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指导,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山东省教育厅主办,山东省电影家协会承办,中国山东网、山东省会大剧院、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协办,作为山东省微电影艺术领域的专业权威赛事和知名品牌活动,大赛自2008年起每年举办一届,被广大青年誉为“青春的舞台,影像的盛宴”。于海丰介绍:“每年的三四月份,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大学生、微电影爱好者就开始准备比赛,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习惯、一种现象。”
初衷:推动中国微电影的繁荣发展
“从一开始,我们举办大赛目的就是要引领山东的文化潮流,传播积极向上的微电影作品,鼓励青年人的探索精神,挖掘优秀的青年人才,为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储备力量。”于海丰说,十多年来,大赛一直秉承这样的宗旨,为推动中国微电影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2003年,于海丰在《中国电影报》看到一则消息:北大的几名大学生看了电影《无间道》之后,突发奇想,用DV自导自演了一部北大版的《无间道》,并在校园里巡回上映,深受欢迎。
“这则新闻对我触动很大,北大的学生能做,山大的学生、山艺的学生照样可以做。”于海丰说,那时候DV的兴起,中国电影也开始复苏,用DV拍摄短片在青年人中特别流行。于是,山东省电影家协会在2004年便尝试着举办了面向全国的大赛——山东DV电影大赛,并邀请青年导演贾樟柯前来助阵颁奖。
2008年,中国电影产业飞速发展,挖掘、扶持和培养“影像新生力”成为当务之急,山东省电影家协会发起并策划组织了以“青春梦想”为主题、培养青年电影人为主要目的的公益性品牌赛事——山东大学生数字影像大赛。作为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重要活动之一,该大赛自2008年起,每年举办一次,2012年,大赛改名为“山东青年微电影大赛”。
于海丰告诉记者,2023年,第十六届(中国)山东青年微电影大赛将继续秉承办赛宗旨,为全国的电影艺术爱好者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具有影响力的平台,让更多讴歌新时代、反映新气象、展现新风貌的优秀作品展现在大众面前,为推进国家民族文化自信自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发展:为培育青年电影人提供肥沃土壤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山东青年微电影大赛一步步走向专业和成熟,得到了省内外年轻人的踊跃参与、社会各界的关注以及专家的认可,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青年微电影作品展示的平台。从首届只有7所大学的70多部作品,到如今每届都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部作品,而且作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故事片、纪录片、动画片、公益片百花齐放,优秀参赛作品更是层出不穷。
润物细无声!通过评奖的方式为山东电影和中国电影发现新人、新作品,是山东青年微电影大赛的应有之义。为保证大赛健康持续的发展,针对个别青年创作者在创作中出现的消极颓废、无病呻吟、闭门造车、悬浮于现实的现象,山东影协每年都要组织专家和文艺志愿者们深入到学校等地,为青年创作者传播微电影创作知识,引导他们的创作思路与方向,让他们认识到通过精彩的故事情节,生动的镜头语言,积极反映历史大势,讴歌人间真情,让美好的道德与情感抚慰和温润人们的心灵,给社会以正义,给人们以力量,给生活以希望。
于海丰说:“令我们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将目光焦距在身边火热的生活,表现现实主义题材的参赛作品蔚然成风,青年人开始关注民生、关注现实、关注心灵,关注天下,这也体现出青年人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越来越强了。”
2012年第五届山东青年微电影大赛故事片单元的优秀导演及优秀编剧奖,颁给了一名大二在校学生,他叫文牧野。他的短片《金兰桂芹》,获得了第五届山东青年微电影大赛故事片一等奖。随后的数年内,他因执导《我不是药神》《我和我的祖国》《奇迹笨小孩》等电影作品,成为国内知名导演。
此外,大赛走出的兰志强、李同等青年选手,参与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流浪地球》《暴裂无声》《唐人街探案》《大江大河》等多部电影、电视剧的创作。
在于海丰看来,(中国)山东青年微电影大赛,其成果不仅培养发现了一批青年才俊,拓宽了青年电影人的创作思路,更难得的是培育了一个为青年人热爱电影、创作电影,提高他们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和审美价值判断的土壤。
建议:写好一个剧本,讲好一个小故事
结合多年的评审经验,于海丰有针对性地给参赛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电影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包含编、导、摄、录、美、表演等各个行当,缺一不可,但编剧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电影的一切都是从剧本开始的,它是整部作品的GPS,各部门全部围绕着剧本展开,因此拍微电影之前,首先应该把剧本写好。”“微电影虽然微,但也要有情节有故事。有的参赛作品,很多时候拍出来的只是状态,而不是故事,这样的作品很难出彩,参赛者要学会给观众讲故事。”在细节处理上,于海丰叮嘱参赛者,很多时候镜头语言足以把故事展现清楚,不需要再加解说或台词,画蛇添足。
最后,于海丰对参赛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意。所谓创意,就是思想立意的创新和表达形式的创新。以往作品中,她印象比较深的是《生存空间》,这部作品讲述了一条在鱼缸中摇曳游动的金鱼,随着一颗颗电池掉进鱼缸,音乐由舒缓变得急促,金鱼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最后被挤出鱼缸,拼死挣扎;伴随着人的心脏跳动声,和画面中奄奄一息的金鱼呼吸遥相呼应,呼吸声渐渐变弱。“影片拍摄手法很简单,时长3分钟,却很有创意,引人深思。”于海丰说。
分享:
网站首页 | 国际新闻 | 山东新闻 | 财经新闻 | 体育新闻 | 社会新闻 | 科教新闻 | 生活新闻 | 娱乐新闻 | 音乐新闻 | 经济新闻 | 交通频道 | 广播资讯 | 乡村频道 | 影视频道 | 农科资讯 | 居家购物 | 齐鲁新闻 | 文艺广播 | 国内新闻

联系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

山东生活网
山东生活 主办 版权所有:山东生活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