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视频道 > 正文

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算不算创作者的偷懒?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3-10-07 13:27:01


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算不算创作者的偷懒? 



谭飞:我想跟海林聊涉及编剧的话题,暑期档的影片《鹦鹉杀》《第八个嫌疑人》《孤注一掷》《消失的她》都改编自现实事件,但是很多人吐槽《第八个嫌疑人》完全没有任何戏剧创作的痕迹,就是对原来事件的重现。你认为改编自真实事件算不算创作者的某种偷懒呢?
汪海林:不是,美国电影的主体部分,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来自于真实事件,比如《萨利机长》《奥本海默》《拯救大兵瑞恩》《绿皮书》都改编自真实事件。如果现实当中的新闻事件素材不够的话,就寻找历史中的新闻素材,当然这跟美国有大量的非虚构文学有关系,它有这个传统。
谭飞:美国的非虚构文学非常发达。
汪海林:我们国内的非虚构文学这些年刚起步,以前我们叫报告文学,报告文学80年代开始有。
谭飞:《哥德巴赫猜想》多有名。
汪海林:但是我们的非虚构文学还没有形成我们主流的一个叙述形式,所以我觉得很重要一点,我们要发展非虚构文学。电影的很重要的素材来源,除了新闻事件本身,还要有非虚构类的文学创作。希望虚构文学能够发展起来,我觉得这跟偷懒没关系。
谭飞:而且所谓的现实主义那就得改变现实事件。
汪海林:对,《我不是药神》也是真实事件改编的。
谭飞:我觉得它这个论点背后隐藏的意思是,真实事件有情绪价值,所以容易被创作者直接搬到银幕上,甚至有人说这叫抖音电影。因为抖音做下沉市场,而且抖音知道观众的痛点、痒点,这个点你怎么看呢?
汪海林:有一部纪录片叫《生活空间》(《百姓故事》)。
谭飞:讲述老百姓自己的事。
汪海林:被电影界斥之为伪纪录片,《生活空间》(《百姓故事》)讲述的是我们身边的真实事件,是中国老百姓很爱看的题材,所以作为一个主要的创作素材。但是它本身不能被纪录片化,我们可以追求风格,但是最终还是要靠创作者的创作。我始终觉得,很多人搞不清楚什么叫创作,所有的艺术创作都是虚构,哪怕是真实事件。好多人理解不了,真实事件变成电影以后,为什么它又叫虚构?它的创作者的主要能力来自于他的虚构能力,不是说把真实事件呈现出来那是新闻报道,新闻报道和电影是有区别的。
谭飞:所以要鼓励创作者多改编真实事件,在审美上、改编能力上要有升级。
汪海林:作为创作者,把真实的东西变成电影的虚构能力很重要。
分享:
网站首页 | 国际新闻 | 山东新闻 | 财经新闻 | 体育新闻 | 社会新闻 | 科教新闻 | 生活新闻 | 娱乐新闻 | 音乐新闻 | 经济新闻 | 交通频道 | 广播资讯 | 乡村频道 | 影视频道 | 农科资讯 | 居家购物 | 齐鲁新闻 | 文艺广播 | 国内新闻

联系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

山东生活网
山东生活 主办 版权所有:山东生活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