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视频道 > 正文

电影院“下雪场”营销引热议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1-03 16:20:25


电影院“下雪场”营销引热议



近期,“全国多地电影院下雪”引发热议,花式“下雪场”刷屏了社交平台。
当电影院飘起雪花,想必将会无比浪漫。然而有网友却拍到了截然不同的画风↓↓
据了解,在今年众星云集的跨年档,《一闪一闪亮星星》凭借着在影院里人工造雪的“下雪场”,从预售开始,票房就一骑绝尘,打破了过去三年贺岁档影片预售票房纪录。该影片由电视剧的原班人马打造,屈楚萧和张佳宁分别饰演男女主角张万森和林北星。剧版于去年1月上线后,便以黑马姿态出圈,成为爱奇艺首部破亿的分账剧。
电视剧中林北星在雪地中轻轻说出“张万森,下雪了。”是剧集里的经典桥段,也正是因为这句台词,成为了电影版《一闪一闪亮星星》“下雪场”的创意由来。
在预售开始,该电影就宣布要在12月30日公映当天的13时14分,在全国1314家影院组织会下雪的“下雪场”。在这样的营销下,不少影院刚一售票就被秒罄。
“下雪场”观众可以在影院内享受到浪漫的飘雪体验。“你在身边,就是初雪”,这是片方为“下雪场”打出的营销口号。参与本次活动场次的影院可获得人工手持雪罐一箱、影片限定小卡片以及猫眼APP“下雪场”平台特殊标识。
“下雪场”营销开启之后,该场次市场销售异常火爆。北京朝阳区一家影城的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当时影院的电话快被打爆了,每天都有很多观众咨询“下雪场”的情况。很快全国影院的“下雪场”基本售罄,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情况。因为片方规定每家影院只能排一场“下雪场”,很多影院在12月30日13:14这个时间点,排了该片的“非下雪场”,上座率也特别高。
与此同时,在片方指定的1314家影院外,又有大量影院自发组织起了“下雪场”放映,这些影院自制一些小卡片,自主购买雪罐、造雪机,就是为了实现影院飘雪的浪漫效果,甚至在有些地区出现造雪机卖断货的情况。
记者在某宝购物平台的搜索框内输入“造雪机”,发现有直接标注“电影‘一闪一闪亮星星’可调雪量”的卖家,价格根据功率和性能不等,800瓦线控款221元,只能喷射2-3米,覆盖15-20平方米;2000瓦立式款的1548元,可以喷射8-12米,覆盖65-85平方米……记者咨询卖家时,对方透露,最近销量翻倍,影院买造雪机的有很多。随后,卖家发过来一段影院内造雪机喷雪花的视频,配着音乐,很是浪漫。
随后,全国各地的花式“下雪场”也刷爆了各大社交平台,“下雪场 尴尬”“张万森 局部暴雪了”“张万森撑伞”等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其中引起热议的还是“下雪场 尴尬”。
据报道,各家电影院的下雪设备不统一,有的影院用的是造雪机,有的影院用的是喷雪罐,有的电影院是固定位,有的电影院找了员工扛着机器走动喷,所以有的下成了暴雪,有的下成了雪崩,有的下成了局部小雪,有的下成了旺旺雪饼……
网友评论贬褒不一
有观众表示,“下雪场”有仪式感,新鲜、好玩,“电影院下雪,第一次见。”不过,也有网友称,“有一种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新郎新娘,遇到了拿着灭火器婚闹的感觉”,甚至有的观众被喷了一身的泡沫后,气得想“报警”。
“你的一句,张万森下雪了,保洁阿姨露出了无奈的笑容,保洁阿姨说,别下了扫不完了。都不敢想我打扮得漂漂亮亮去看电影,一身雪出来的我会变成什么样子。”
清理难度大?消防安全?“下雪”营销问题不断
消防安全是电影《一闪一闪亮星星》“下雪场”争议最大的问题。影院属于密闭空间,人员聚集,有很多灯光机器,这些都是热源,都有可能引起火灾。很早之前,针对雪花喷雾罐的安全性,北京市通州区消防救援支队做了一个实验:拿一个喷雪罐朝点燃的酒精灯喷射,结果火焰燃烧变得更加剧烈。因为雪罐里面的主要成分是高分子树脂化合物,这是可燃的,并且雪罐里有压力,如果喷到人的眼睛、口鼻中,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北京十几家有安排“下雪场”放映的影院,对于“下雪”可能引起的消防安全问题,有些地方的消防部门已经介入了,所以在“下雪”的时间和规模上,相比之前网上传出的影院内漫天飘雪的浪漫场面相比,相对保守了许多。
有电影院方表示,这种人造泡沫其实有些安全隐患,“我们上级单位说尽量少弄或者不弄”,所以“下雪”只能覆盖影厅一小部分,电影结束后,由影院工作人员拿着雪罐在过道里喷一下,不可能让观众人手一罐。
北京博纳国际影城通州土桥店对于“下雪场”潜在的消防安全隐患也高度重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到时候员工也会拿着灭火器在门口备着,万一发生火灾的话可以及时处理。
记者采访到某些影城的保洁人员,他们普遍认为“下雪场”后的清理,确实为影厅保洁工作造成了很大负担。
电影口碑也面临“雪崩”
据了解,电影《一闪一闪亮星星》在上映后出现了不少负面声音。“剧版延续”“下雪场”这些原本让观众满怀期待的营销点,都让热情满满的观众在观影后苦笑着离场,不仅改编让人不够满意,观众也被影院制造的“暴雪”变成“雪饼”,大家都在喊“不要下了”。
“酒香也怕巷子深”,红网对此评论,电影营销本无可厚非,好的营销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提升知名度和曝光量,更好地把艺术作品呈现给更多观众。但如果实际效果与营销相去甚远,无疑会给观众留下诈骗的感觉,伤害了观众期待也伤害了电影口碑。名不副实的营销之下,电影票房很难长红,营销需要更加实际,仅凭噱头是走不长远的。
近年来也有不少好电影接连出圈,既有分量又有质量,叫座又叫好,《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满江红》《三大队》等,营销不与电影本身脱节,较好地满足了观众期待,收获广泛好评。但有些电影凭借营销把握住了流量密码,却没能把握住观众的期待。主创团队私下不妨为电影脱下营销的外衣,回归电影本身,剧情是不是强行按头“磕糖”?人物塑造是否立体饱满?故事线是否合理紧凑?拍摄手法是否能让观众接受?先符合基本要求再去搞额外的花活,不能舍本逐末,顾此失彼。与此同时,花活既然是营销点也应该费点心思,好的花活给电影锦上添花,弄巧成拙的花活则会成为电影槽点。
电影本身与电影营销宣发是“源与流”的关系,好的电影营销终究离不开优质电影,不要为了营销而营销,主创团队是否真的用心,坐在影院的观众心里自有评价的一杆秤,愿更多电影能凭借优质文艺作品本身,真正赢得观众的口碑,而不是让观众在观影后,留下碎了一地的期待。
分享:
网站首页 | 国际新闻 | 山东新闻 | 财经新闻 | 体育新闻 | 社会新闻 | 科教新闻 | 生活新闻 | 娱乐新闻 | 音乐新闻 | 经济新闻 | 交通频道 | 广播资讯 | 乡村频道 | 影视频道 | 农科资讯 | 居家购物 | 齐鲁新闻 | 文艺广播 | 国内新闻

联系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

山东生活网
山东生活 主办 版权所有:山东生活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