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视频道 > 正文

王家卫这次会晚节不保吗?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1-08 11:51:53


王家卫这次会晚节不保吗? 



在很大程度上,上海味道也就是香港味道,所以没有人能比王家卫更适合拍《繁花》。
5岁离沪赴港,一端是精神故土,一端是成长流浪。两座城市的纸醉金迷与情迷缠绵构成了王家卫的底色,最终变成市井小民遗憾愁绪,化为眼眸深处的波纹流转。
所以这也就很好解释,为何在《繁花》的光影迷离中,让人恍惚觉得这是当年的上海滩,而不是如今的东方明珠。
毕竟《繁花》对于王家卫而言,是一场隐秘的个人回忆。以今日之事思昨日之景,王家卫用他的香港迷情串联起片片上海旧梦,最终拼凑出了一朵独特的昨日繁花。
所以《繁花》属于王家卫、属于上海、属于香港,亦属于时代滚滚浪花中,无数起落浮沉的大小人物。
《繁花》也多少带点正剧的色彩,让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联系在一起,宏大叙事的框架第一次在王家卫的作品中如此明显。
但随着剧情的深入,王家卫在不动声色中将宏大叙事的生硬不适给消解了,时代变幻再次成为王家卫作品中的人物背景板,成为那离愁别绪的一缕叹息。
比如王家卫将剧中的人物前史如花瓣般散落到各处,待时机合适,它们自会生根发芽,让观众自己在脑海中勾连出一幅丰满的人物群像。
剧中的人物既是上海这座城市的主人,又是上海的过客。你方唱罢我方登场,人群攒动中个体的情仇爱欲如抽帧的光影不可捉摸。
所以王家卫的《繁花》根本不是一部讲述时代发展、个人奋斗的现实主义作品,王家卫依旧是那个王家卫,只不过这一次他的男女主人公站在了更大的舞台上,更激荡的时代风云中。
富贵迷人眼,情欲乱人心。
王家卫将那些逼仄脏乱的街道一笔带过,用纸醉金迷将人高高托举,霓虹光影中男女情爱依旧缠绵悱恻,上海和香港,又能有什么区别呢?
可能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更新,一个更旧,新旧之间,王家卫用感性的故事将两者重叠。
王家卫曾接受采访说他们要还原的是:当时人,当时的感受。所以去找各种历史物料来反驳《繁花》的不真实,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而且对于当时的人而言,改革开放之后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冲击力,本就是灯影闪烁、夜夜笙歌的纸醉金迷之相。
那些逼仄的街道确实存在,拥挤的弄堂和阁楼将时代的滚滚浪潮隔绝在外,或许在王家卫看来,它们确实属于上海,但不属于《繁花》里那个崭新的上海。
倘若说王家卫以往的作品,是旧时代男女的漂泊迷茫,带有强烈的香港主体意识,似新则旧,人人孤独无所依靠,索性就饮食男女,娱乐至死。
那么再看《繁花》,我们其实是能感受到王家卫的变化的。《繁花》更像是王家卫的一次回望,他不仅望香港、望上海、也望自己。
王家卫将他的男女主角从香港的旧域中拉出,在上海的时代风口中漂浮,每个人的当下与未来似乎看起来都不再迷茫,时刻准备着下一刻的变化,时刻准备进行翻天覆地的改变。
所以《繁花》中的每个人物,他们的眼睛都不像以往王家卫作品中看起来情迷意乱,而是锐利如刀,瞅准时机直接出刀,几乎是一招断生死。
也正是从这样的眼睛中,王家卫展现出了不一样的上海,不一样的时代繁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像飞驰而过的列车相撞在一起,最后轰隆一声泯灭在推杯换盏中。
但随着剧情的深入,我们就会发现王家卫想展现的不仅如此,任凭你如何呼风唤雨,但繁华过后呢?那颗不甘寂寞的心依旧在躁动呢,只不过身不由已。
归根到底,王家卫这次只不过换了一个地方来拍人、来拍欲望、拍都市霓虹灯下的悲欢离合。只不过这一次,更考究、更气派、更小心。
就像剧中的主角阿宝,他是黄河路上的大话题,一举一动引人注目,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可任凭表面风光无限,最后也走不出与白月光蓓蒂的十年之约。
而与唐嫣扮演的汪小姐,阿宝与她可谓是全剧最be(悲剧结局)的片段之一。生意场上的革命友情和生活中的男女情思,怎么可能会分的那么清楚明了?
当理性与感性开始相互纠缠,一直横冲直撞的阿宝终于胆怯了,而汪小姐愿意辞职的一腔孤勇白白落空,两人片刻伤悲之后,便投入到浪潮之中。
越是这样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越后之后觉,时代浪潮滚滚向前,错别一面便是两种人生,待灯影熄灭,早已是多年以后的一声叹息。
这又要夸赞王家卫的功力了,在如今的华语影视圈,能够驾驭如此风云时代中细腻情感的导演并不多,《繁花》抽帧镜头与片子的快节奏形成了一种莫名的和谐,让观众微微品到了还未来到的离愁别绪。
那除了俗世男女和私人追忆,《繁花》还有什么呢?
是派头讲究?还是民俗风情?亦或是曲折崛起?
其实都不是。
作为香港新浪潮的代表人物,王家卫身上有着浓重的九七情节,精神的浮躁焦虑与现代都市不稳定的光影脉动,让断裂的叙事在情绪上勾连,边缘化的人物在无序的失控中漂泊无依。
但在《繁花》中,那种纸醉金迷的颓废感被一种向上的势头冲破,所有的东西都似乎被一种“新”包裹着,去争夺属于自己的位置。而另一端的香港,却是迷茫加困顿。
而我们作为如今的观众,几乎已经处在《繁花》那个时代的尾端,那个希望无限、充满劲头的时代已经逐渐远去。
但山河变迁、时代辗转,每个人都处在自我的《繁花》之中,随着剧中那种旺盛的生命力,最终化为黄河上口口相传的传奇故事,直到再小的情迷意乱,也是时代浪涛的注脚。
分享:
网站首页 | 国际新闻 | 山东新闻 | 财经新闻 | 体育新闻 | 社会新闻 | 科教新闻 | 生活新闻 | 娱乐新闻 | 音乐新闻 | 经济新闻 | 交通频道 | 广播资讯 | 乡村频道 | 影视频道 | 农科资讯 | 居家购物 | 齐鲁新闻 | 文艺广播 | 国内新闻

联系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

山东生活网
山东生活 主办 版权所有:山东生活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