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音乐新闻 > 正文

万家灯火万家弦 粤曲何以生生不息?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6-17 12:20:32


万家灯火万家弦 粤曲何以生生不息? 
 

​​


6月11日,“岭南文化新讲”第十六讲在楠枫书院举办。中国曲协副主席、广东省曲协主席、一级演员梁玉嵘和文史学者罗韬来到现场,以“广东说唱艺术与星腔”为题,讲述粤曲的前世今生。梁玉嵘还为观众献唱了精彩的粤曲。
在当代粤曲界,梁玉嵘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被誉为粤曲“星腔”的第四代传人。20岁出头,她就开了第一次个人演唱会。不到30岁,她就连获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和中国舞台艺术最高奖“文华奖”。21世纪之初,她把个人演唱会开到了香港红磡体育馆,成为内地首位在红馆开个唱的曲艺演员。
粤曲艺术寓繁于简长盛不衰
梁玉嵘现场为观众讲述了粤曲两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分为八音班、师娘、女伶、茶座、1949年后五个历史时期。
粤曲的缘起,最早可追溯到清道光年间的“八音班”,它源自粤东海陆丰一带的“西秦戏”,因此又被称作“西秦班”。清末民初,“师娘”群体兴起,逐渐取代了“八音班”。
20世纪20至30年代,很多视力正常的女艺人进入这一行当,这些女艺人被称为“女伶”,很快便取代了“师娘”。粤曲表演告别了街头巷尾,走进了茶楼舞台,“一几两椅”是最常见的形式,与苏州评弹别无二致。
这一时期,市场上不断有新曲目出现,不同的唱腔、流派开始形成,并出现了很多粤曲名家。比如大喉有熊飞影,子喉有张琼仙,平喉有小明星、徐柳仙、张惠芳等。其中流传最广、最受欢迎的就是小明星的唱腔,被称作“星腔”。
茶座时期是女伶时期的延续,这一时期的主要变化是粤曲乐器更加丰富。除了高胡、扬琴等传统乐器,戏班的锣鼓、西洋的小提琴、木琴、吉他等等也被应用到粤曲的演奏中,特别是爵士乐从上海传入广州,被称作“精神音乐”,也在粤曲界风行一时。
1949年后,粤曲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为了进一步繁荣曲艺艺术,1958年,全民所有制的广东音乐曲艺团正式成立。在此之后,粤曲的创作、演出、人才培养日益规范化,极大推动了粤曲艺术的发展,涌现了白燕仔、何丽芳、谭佩仪、黄少梅等一大批曲艺名家。
纵观粤曲的发展历程,贯穿始终的主题就是“曲随时代,艺为人民”。因此,粤曲的民间基础极好,郭沫若曾形容广东曲艺是“万家灯火万家弦”,到处都有私伙局,很多普通百姓都会哼唱两句。
罗韬说,广东说唱艺术代代传承,正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一个缩影。说唱艺术,寓繁于简,魅力长盛不衰,它对传统中国社会贡献巨大。旧时老百姓绝大多数都是文盲,没有受过教育,但老百姓都知道伦理道德,知道忠奸善恶正邪,甚至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刘关张的故事人人皆知。其中的纽带,就是千千万万的说唱艺人。
曲艺演员跨界越多越好
梁玉嵘出身粤剧世家,8岁与粤曲结缘,可以说把一生都献给了粤曲事业。老师劳燕娟常常对她说,做演员一定要“做到老,学到老”。老师的这句教导,梁玉嵘始终铭记在心,数十年里勤学苦练、守正创新,在舞台实践中不断丰富自我,艺术成就达到新的高度。
梁玉嵘回忆道,出道数年的时候,她曾遇到一段瓶颈期,常常不满意自己的声音,以至于连自己的录音带都不敢听。她深入研究后发现,自己的唱腔缺的是“班味”,即戏班的味道。
后来,在粤曲名家陈小汉老师的建议下,梁玉嵘找来了一首《西楼恨》作为学习的对象。这首曲子与她以往的曲子风格迥异,对人物的表现力很强,初学的时候常常感到很难驾驭。于是她跟着录音带,一点一滴地学唱,不断地向陈小汉老师请教,刻苦摸索之后,渐渐才领会到了那种感觉。
有的观众问,学美声、学流行,会不会影响了粤曲的韵味。梁玉嵘认为,这个问题其实不用担心。粤曲是用粤语演唱的,其拉腔、咬字本就充满韵味,而多种唱法的学习,会令声音更有张力、更有表现力。作为曲艺演员,应该是越立体越好,跨界越多越好。就好像粤剧和粤曲也是不分家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梁玉嵘说,进入新时代,互联网飞速发展,录音录像技术高度发达,题材更加丰富,音乐更加多元,粤曲的发展有了许多优势条件。因此,新时代的曲艺工作者更应该把粤曲传承好、发展好,用粤曲讲好本土的故事、身边的故事。当代社会,人民群众的审美日益提升,曲艺人也要在题材、唱腔、音乐、表演方面不断下功夫,推动粤曲不断进步。
讲座的最后,梁玉嵘不忘为观众献上自己的拿手绝技,演唱粤曲《唐伯虎思秋香》,带来了一场听觉的盛宴。
 
分享:
网站首页 | 国际新闻 | 山东新闻 | 财经新闻 | 体育新闻 | 社会新闻 | 科教新闻 | 生活新闻 | 娱乐新闻 | 音乐新闻 | 经济新闻 | 交通频道 | 广播资讯 | 乡村频道 | 影视频道 | 农科资讯 | 居家购物 | 齐鲁新闻 | 文艺广播 | 国内新闻

联系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

山东生活网
山东生活 主办 版权所有:山东生活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