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音乐新闻 > 正文

最大难题是复原98首失传曲目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9-14 15:04:39


最大难题是复原98首失传曲目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北京城的魅力所在与优势所在,在这座城市星罗棋布的古刹寺庙中,有一座寺院至今还在延续上演着一个五百多年历史的珍稀音乐类型——京音乐,这里便是智化寺。
智化寺京音乐是我国现有古乐中唯一按代传承的乐种,自明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从宫廷传入智化寺,在智化寺传习570余年从未间断,现传至第二十七代传承人。京音乐出自宫廷,传承于智化寺,集宫廷音乐、佛教音乐、民间音乐于一体。曲调空灵神秘,古朴典雅,至今仍然保留着唐宋遗风,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1年6月,智化寺京音乐传承人乐队在北京智化寺藏殿前进行展演。
屈家营走出来的“接班人”
胡庆学作为北京文博交流馆智化寺京音乐第27代传承人,同时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学习“屈家营音乐会”,九十年代师从北京智化寺26代艺僧慧明、本兴、福广等师父,学习智化寺京音乐,2004年至今在智化寺全职投身于京音乐传承、演奏和研究工作。胡庆学擅长演奏管、笙,韵唱工尺谱、禅唱,培养了一批京音乐爱好者和传习者。
1986年11月9日,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吕骥来屈家营指导工作,评价“屈家营音乐会源远流长,很有考古价值,应当考古”,并题词“移风易俗,莫善于乐”。1987年,薛艺兵、吴犇完成的《屈家营“音乐会”的调查与研究》在《中国音乐学》发表,自此屈家营音乐会开始走进大众视野,引起国内外学界广泛关注。此时在北京的智化寺,智化寺京音乐26代艺僧张本兴为了寻找下一代京音乐的接班人,正奔波于各地,寻找合适的音乐苗子。
1991年10月,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的第一届文物节,让这些来自屈家营的十几岁孩子与智化寺京音乐乐队相遇。胡庆学回忆,台上几个少年演奏刚结束,下台后几位穿着僧衣、面容慈祥的老人便主动过来闲聊——智化寺的五位艺僧也参加了演出,在台下观察他们好久了。这年冬天,智化寺京音乐本兴、慧明、福广三位老师和管理人员开着面包车来到屈家营,挨家挨户走访,与六位家长见面,希望孩子们进京学习京音乐,最终17岁的胡庆学与林忠诚、胡庆友、姚志国、屈永增、屈炳庆,坐上开往北京的面包车,开启了京音乐学徒之旅。“1991年12月4日”胡庆学清楚地记着,这是他们六人离家,正式“入寺”的日子。在结束了三个月的见习考察班之后,1992年4月,六人正式拜智化寺26代艺僧为师。
对外人而言,或许这样的学艺过程注定是索然无味的,但胡庆学觉得,他们都是从小按照传统的音乐传承方式历练出来的孩子,学习过与京音乐相似的民间“工尺谱”,并有演奏笙、管、笛、云锣等乐器的经验。三年的学艺,让这些年轻人纷纷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即使三年前,智化寺文博交流馆曾向家长提出过“管住,发生活费,事业单位解决北京户口”的承诺,但现实面前均难兑现。1996年春天,六人分散各处,各自开启了新生活,而此时在智化寺里,只剩下时年已经75岁的张本兴,一个人独守这份技艺。
北京东城区智化寺陈列:泥塑智化寺京音乐演出阵容。 图/视觉中国
获非遗保护后京音乐有了新生机
接下来的七年里,六个年轻人的生活轨迹与京音乐早已没有了交集——胡庆学如愿成了一名长途运输司机,屈炳庆成为京郊一家工厂的车间主任,屈永增是村子里的泥瓦匠,岁数最大的林忠诚在北京一家饭店当上了大厨,姚志国在老家开了一家馒头铺,胡庆友则在家务农打零工。2003年底,胡庆学接到智化寺音乐团主任孙素华的电话:“馆里想出一套京音乐CD,本兴先生还是想让你们来排练录音。”没过几天,孙素华拉着张本兴去了屈家营,请六人回去。胡庆学回忆,“本兴师父让我们抓紧重拾技艺。可我当时连管子都找不到了。”最终兄弟六人重聚在一块,在本兴师父的指导下慢慢恢复排练,录制了四盘CD共39首曲子。录音结束后,他们又回到了屈家营,但内心早已不能平静。
又过了几个月,有政协委员提案,要求保护传承智化寺京音乐,孙素华再次给胡庆学等人致电:“愿不愿意回来?以后肯定有更多的文化保护经费与生活保障。”经过商议,2004年4月,胡庆学六人时隔八年重返智化寺。彼时,六人早已掸去了多年前的世故与浮躁,开始潜心在寺院里排练学习,恢复京音乐的曲目,并与文博交流馆签订了合同。2006年6月,京音乐与京剧、昆曲一同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一时间大量的媒体涌入智化寺,而胡庆学6人也开始定时向公众表演京音乐曲目。2008年文化部为张本兴颁发《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证书》,不久后,这位执着于京音乐保护与传承的老人悄然离世。
2007年, 智化寺第27代传人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第二届文博会现场演奏京音乐 。 图/视觉中国
让智化寺京音乐走向下一代
带着师父的遗志,近些年胡庆学尝试通过各种途径推广“京音乐”——如非遗进校园,走入专业院校;坚持每年举办智化寺音乐节;开设非遗传承人研修班,召集一批京津冀地区能演奏笙管乐的民间乐师,或者为来自音乐学院的学生开设高级研修班;同时,把智化寺京音乐推到各类艺术院校,让专业的孩子了解、学习智化寺京音乐,进一步为非遗传承与推广做贡献。胡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与生活目标,当初大家都选择了这项职业,肯定都是发自内心想把这项非遗传承做好,“这是一种守望精神与传承精神。在世人看来,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普通农民孩子在这里做着一份枯燥的工作,收入也不高,生活也很普通,但有这些人的存在,就能够让一个活态非遗项目不断传承,如今我们获得政府的大力扶持,更没有理由不将这份坚守继续下去。”
回归智化寺十九年,胡庆学与他的五位同伴再也没有离开智化寺,每天10时和15时,以胡庆学为代表的智化寺京音乐第二十七代传承人都会在智化寺大殿为观众展演。由于工尺谱只记录乐曲的大概框架,没有体现在乐谱上的灵魂部分“啊口”(“花式视唱”),需要采取师徒相授的方式来掌握其中精髓,胡庆学作为非遗传承人,他认为自己的基础工作就是要清楚“家底”。据他介绍,京音乐曲子总数137首,现在常演奏曲目只有39首,均为26代艺僧亲授,胡庆学认为目前京音乐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把失传的98首曲目复原。“复原几乎与重新创作差不多,要根据自身所学的经验将曲目复原出来,并得到专家认可。目前这些曲目已有部分复原,并未公之于众,尚需得到业内人士的共同认可。复原京音乐的工作很难,需要漫长的时间。”
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胡庆学越来越理解师父张本兴。从1996年六人离开到2004年归来,张本兴为什么始终没有离开智化寺,“因为师父始终有一个心理寄托,相信自己的徒弟早晚会回来。如今我们也一样,早晚会等来继承人,让京音乐继续传承,发扬光大。”
分享:
网站首页 | 国际新闻 | 山东新闻 | 财经新闻 | 体育新闻 | 社会新闻 | 科教新闻 | 生活新闻 | 娱乐新闻 | 音乐新闻 | 经济新闻 | 交通频道 | 广播资讯 | 乡村频道 | 影视频道 | 农科资讯 | 居家购物 | 齐鲁新闻 | 文艺广播 | 国内新闻

联系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

山东生活网
山东生活 主办 版权所有:山东生活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