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交通频道 > 正文

祖辈讲的“车马繁盛”正照进现实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3-12-05 18:39:15


祖辈讲的“车马繁盛”正照进现实 


 

12月4日,在聊城市东昌府区前十村村委委员王保军的微信群里,济郑高铁全线即将贯通的消息正在被热议。

习惯了在史志和记忆里找寻家乡繁华的王保军等聊城人希望,家乡这次能乘着济郑高铁的“东风”重返昔日辉煌,从“两河明珠”跃升为黄河下游的三省“明珠”。

聊城古城全景

济郑高铁聊城西站准备就绪

祖辈吃过运河饭

不少人家“以河为生”

“聊城自古就是交通要冲,伴河而生,以水而兴。”4日上午9时,王保军为外地客人冲上茶后,告诉大家,聊城的水有“故事”。

高铁拉来交通枢纽,给城市带来发展机遇。但没有铁路、公路之前,聊城便已靠着大运河和清丰河这两条河里的水“起家”。

江北水城、运河古都、两河明珠,聊城的这些美称,也都指向了一个“水”字。

聊城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黄河与京杭大运河从这里穿过,明清时期,是京杭水运通道上的九大商埠之一。那时,上京城、下江南的行船与客商在此汇聚,东昌府、临清更是名噪一时的工商重镇。

“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史书对聊城运河两岸商业兴盛的评价,有时只有寥寥数语,但却展现了大运河聊城段“艄公号子千帆过”的四百年。

“京杭大运河是聊城历史的拐点,一条运河把聊城给撑了起来。”每当谈起京杭运河,王保军就滔滔不绝,就像那个时代的亲历者一样。

但每次聊罢,他又有些遗憾。“脑子中大运河的画面,都是从我爷爷、父亲那里‘传下来’的。”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已经断航很多年。儿时的王保军,时常蹲坐在田垄上,拉着爷爷的手,听他讲聊城和大运河的故事。

聊城运河岸边,不知有多少人家曾“以河为生”。王保军的爷爷,就是其中一员。

12月4日11时,王保军带着客人来到见证过运河繁盛的聊城山陕会馆。进门前,他喃喃自语道,“当年爷爷撑船拉纤的码头,应该就在不远处。”

“撑船打铁磨豆腐,以前运河边有不少人家听过这句话。”和王保军家一样,东昌府区居民崔珂祖辈也吃过运河这碗饭。

崔珂就是听着运河两岸的号子声、打铁声长大的。退休后,追寻儿时记忆的他,开始搜寻大运河的史料以及河畔老户的故事。

“那时候运河在交通中的地位不比现在的高铁差。”崔珂说,当时的京杭大运河地位如同现在的京沪高铁,聊城是运河北上南下必经之路,用现在的话说,聊城就是千年前的“京杭会客厅”。

王保军在前十村办公

铁路铺到家门口

不用再去别的城市坐火车

“运河在哪一年没有的船,祖辈并没有明确告诉我们,只是说没了船和码头,运河就像没了魂一样。”王保军说。

交通对一座城市的重要,不言而喻。

听着运河故事长大的王保军,20多岁时,离开聊城去了济南上学。

等他再回来的时候,火车已经开进了这座运河古都。说到这,王保军难掩激动,仿佛回到了27年前。

1996年,京九铁路开进东昌府区,聊城进入铁路时代。许久没有听到“船工号子”的运河两岸响起了火车汽笛声,江北水城再次热闹起来。

在王保军的记忆中,通车当天,城区不少人赶到车站,看看火车到底是什么样的;还有人一早去抢占“制高点”,看火车如何进出站。

就连位于城郊的前十村,也有人蹬着大梁自行车去“凑个热闹”。

“通车那年的第一个假期,我回家后立刻买了一张去江西九江的票。”王保军拿出了他这些年留存的火车票,那次九江之行是他第一次在家门口坐火车去远行。

1996年,京九铁路聊城站开通

1996年的九江之行,花了王保军十几个小时,头一天晚上上车,第二天中午才到。

虽然不快,但在当时,却极大方便了王保军等聊城市民的出行。“没有火车站时,聊城人出远门,要去济南或德州乘车,曾经风光了几个世纪的水陆交通重镇,却要去别的车站坐车。”那时的王保军就在想,运河边上,什么时候才能开进来火车。

直到上世纪的最后三年,京九铁路才开进聊城,一列列火车穿城而过,一时间“天下不敢小聊城”。

七年奔赴终牵手

运河两岸圆梦高铁

21世纪,在聊城利用京九线不断打开城市发展局面时,我国的铁路技术也在突飞猛进。

2008年,京津城际高铁开通,中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铁出现。300多公里的时速,在当时“惊艳”了不少人。2011年,京沪高铁开通运营,借国家铁路建设东风,济南、德州、泰安、济宁(曲阜)、枣庄率先进入高铁时代。2012年,京广高铁全线开通运营,临近聊城的河北邢台市与河北邯郸市迎来高铁。

“高铁时代来临后,高铁却总是和聊城‘擦肩而过’。”4日14时,崔珂看了一眼墙上的地图,聊城周边城市相继步入高铁时代,聊城却在一段时间内只能“抱着”京九铁路这条普速线路。“现在的经济发展,对交通速度的依赖越来越重。”

“企业、人才、资源都在向交通发达的枢纽城市汇聚,旅游也是。虽然聊城千年运河文化,文旅资源众多,但没有足够的交通支撑,很难让外地朋友来旅游,对人才的吸引力也不够强。”崔珂打趣,这几年,周边地区成功建成“环聊城”高铁网。

说罢,崔珂从家里的书架上拿出一本报纸剪纸册,迅速翻到了一页只完成了50%的剪纸页上。这页纸上半面贴了一则2016年的新闻,内容是“郑济高铁(济郑高铁)郑州至濮阳段可研批复”;下半面,崔珂一直在等着补齐。

七年前的这条新闻,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是在京沪高铁通车后,聊城第一次距离高铁这么‘近’。”崔珂说,去年6月,济郑高铁郑州濮阳段通车,省界段和山东段不久后也要通车了,他要剪一张全线贯通的报道放在这页。

“为了补全这一页,已经等了7年。”崔珂说。

崔珂还在翻找资料时,王保军已经驾车驶过湖南路,回到了前十村。“前几年,就在大家认为聊城被高铁‘抛弃’的时候,湖南路开始修了,当时都很好奇,村北的这条路是要修到哪。”

“修到高铁站!”当这个消息被带回村,尤其是得知高铁站就在附近时,王保军只能用“破防”这种流行词来形容那时他和村民的心情。

“前十村被纳入高铁新城后,村里更有盼头了。”王保军看着貌似缺点东西的聊城地图后,转头对同事说,“过段时间换张新图,要有标出济郑高铁的。”王保军说,7年了,这处空白该给它补上了。

二十七载南北客

三省画出“十字”新枢纽

京九铁路开通已经27年,北上南下的乘客在聊城停留的已不知道有多少。

“这27年,城区城郊的基础设施发生了变化。”王保军抖了抖裤腿打趣道,以前阴天下雨,黑裤腿就像镀了好几层厚黄漆。

“以前晚上出门一摸黑,现在村里晚上亮堂堂。”高铁要来了,王保军以及村委想号召在外的“游子”回来建设家乡。27年后,再回首,原来的城郊已经变成活力正盛的高铁新城。“原来的平地已经有了不少高楼,聊城西站周围的公交枢纽、产业园区、文化区正一步步成型。”

随着济郑高铁即将全线贯通,从山东、河南东西两个方向对发的列车将从聊城驶过,一条横向大通道从两头分别将聊城拉入济南、郑州“一小时经济圈”。

在将来,雄商高铁从雄安新区一路南下,穿过河北到达聊城,与济郑高铁形成一个“十”字后继续南下鲁西地区,最终进入河南。济郑高铁与雄商高铁在聊城牵手,形成的十字枢纽,东西横贯沿黄省区,南北衔接北京—香港通道。

“上个月,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新的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连接聊城与泰安、济南莱芜、临沂、日照的鲁中高铁以后也有望建设。”王保军将公示的线路图在电脑上下载下来,准备分享给村民和在外学习、打工的乡里乡亲。

“三省交界变三省枢纽。”4日16时,王保军站在村委会房顶上看向聊城西站,通车后,他要带儿子去那里坐一次家门口的高铁,就像27年前自己坐火车南下一样。

“那时的我,也差不多和他一样的年纪。”

 

分享:
网站首页 | 国际新闻 | 山东新闻 | 财经新闻 | 体育新闻 | 社会新闻 | 科教新闻 | 生活新闻 | 娱乐新闻 | 音乐新闻 | 经济新闻 | 交通频道 | 广播资讯 | 乡村频道 | 影视频道 | 农科资讯 | 居家购物 | 齐鲁新闻 | 文艺广播 | 国内新闻

联系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

山东生活网
山东生活 主办 版权所有:山东生活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