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齐鲁新闻 > 正文

山东省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沂源工作站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3-10-28 09:56:38


山东省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沂源工作站





“太好了,这块经除锈操作后的残片没有出现‘返锈’情况,说明这把青铜剑并没有受到有害锈蚀感染。青铜剑上能有这么精美的纹饰并不多见,推测其主人可能是一位战国时期的贵族。等除去这厚厚的铜锈,我们就可以揭开它的‘面纱’。”10月23日一早,山东省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沂源工作站的苏翠翠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工作台,当她小心翼翼地查看已经在培养皿中培养长达两个星期的一块青铜剑残片后,兴奋不已。
文明探源,离不开文物的承载。文物“焕新”,离不开文物修复者的“妙手回春”。
揭秘文物的前世今生
在沂源县这个我市文物考古重地之一,隐藏着这样一个在业界闻名的“文物医院”——山东省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沂源工作站(文内简称沂源工作站)。
在这里,技艺高超的“医生”们通过专业设备将送来的珍贵文物进行认真“体检”,并用各式工具和技术对文物开展保护修复工作。如今,沂源工作站已经让来自各地文博单位的3000余件(套)文物凤凰涅槃,走进博物馆或考古研究机构,诉说着华夏文明精彩的片段和悠久的演变历程。
山东省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沂源工作站起步于2013年,是我省首家挂牌的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站。具备玉石器、陶器、金属器、古籍善本、文物保存微环境控制技术保护等14种类别的保护修复资质。
是什么机缘巧合,才让文物修复这个小众专业的机构诞生在沂源县?
“我们沂源县出土文物比较多,当时有一部分重要的馆藏铜器、铁器及陶质文物急需进行保护修复,便于2013年成立了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采购了专业文物修复设备仪器对这些文物进行保护修复。”沂源县文物事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沂源博物馆馆长苏琪对记者说。
妙手精工让文物“焕新”
文物修复,修的是器物,复原的是历史。工作中,拥有专业的仪器设备和人才是能够保护、修复文物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一个区县文物单位,面对数额较高的设备支出和专业人才的培育该如何解决?
答案就是项目引领,联建共赢。
沂源文保人从自身出发放眼全国,找项目、引资金、学技术,开拓出了一条文物保护修复发展的“沂源路径”。
早在2013年成立之初,沂源工作站便寻找到了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合作机会,邀请该博物院专家学者到沂源现场教授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对沂源县的馆藏战国墓地出土彩绘陶器进行修复。通过此次合作,沂源县建立了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培养了6名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专业人员。
作为本次项目的参与者,苏琪回想起当时的修复工作仍记忆犹新。
《山东日照市博物馆馆藏金属文物保护修复项目》龙纹铜方鼎修复前后
“经过几千年的洗礼,当时很多陶器都破损严重。项目从立项到省文物局专家结项验收用了3年时间。共修复彩绘陶器文物306件。最让人惊艳的是修复的一组战国彩绘陶俑,当将他们摆到一起时,仿佛让人穿越到了那个战国贵族乐舞活动的盛大场景中,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据介绍,这组陶俑共60余件,包含陶马10匹,舞俑30余件,陶鼓、陶编磬约20余件,反映的是“宴乐歌舞、车马出行”的场景,整个场面规模宏大,对于研究战国时期的制陶业发展、礼乐制度、出行方式以及后来秦、汉出现的陶俑制度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在此后的几年中,沂源工作站又同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展了沂源当地、滨州邹平、潍坊寒亭等地博物馆的8个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多个文物保护项目的实施,有效缓解了相关濒危文物面临的保存压力,为该工作站藏品的管理、业务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分享:
网站首页 | 国际新闻 | 山东新闻 | 财经新闻 | 体育新闻 | 社会新闻 | 科教新闻 | 生活新闻 | 娱乐新闻 | 音乐新闻 | 经济新闻 | 交通频道 | 广播资讯 | 乡村频道 | 影视频道 | 农科资讯 | 居家购物 | 齐鲁新闻 | 文艺广播 | 国内新闻

联系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

山东生活网
山东生活 主办 版权所有:山东生活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