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齐鲁新闻 > 正文

破解“菜贱伤农”,亟需化共识为行动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3-12-17 18:30:30


破解“菜贱伤农”,亟需化共识为行动 




据报道,近期,蔬菜价格走低引发广泛关注。“买了50斤萝卜来腌萝卜干,才花了10块钱。”“0.19元一斤的白菜好多年没见过了,真的是‘白菜价’。”不少居民感叹着今冬菜价如此便宜,也让人不禁疑惑,蔬菜为何卖不上价了?
蔬菜价格起起伏伏本是正常市场现象,但当价格变动超过合理限值,出现“菜贱伤农”或“菜贵伤民”的现象,无疑值得高度警惕。“菜篮子”关系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城镇居民,一头连着农民群体,两头都是大民生,哪一头都不能忽视。
白菜卖出“白菜价”,农户注定“很受伤”。据报道,在山东、河北、内蒙古等地,一些蔬菜低价贱卖甚至滞留在菜地中无人采收,农民迫不得已只能将蔬菜直接翻地还田。蔬菜价格走低,一季的收成严重缩水,对农户的影响不言而喻。
事实上,“菜贱伤农”现象屡见不鲜,几乎每隔一个周期都会上演,但像今冬这么低的蔬菜价格还是比较少见。数据显示,今年11月入冬以来,白菜、大葱等多种蔬菜的地头价已跌破成本,是近5年同期的最低点。
客观讲,近期蔬菜价格走低现象是供需失衡造成的,有一定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从供给端看,因去年冬季蔬菜价格相对较高,菜农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整体种植面积有所增加。而且,今年秋季整体的气候条件适宜蔬菜生长,蔬菜单产增幅较大。从需求端看,市场需求不仅没有明显增加,而且呈现出多元化之势,居民“冬储蔬菜”的习惯正在悄然改变,选择“随吃随买”的逐渐增多。
在需求有限的情况下,短期内大量蔬菜集中上市,必然导致供过于求,蔬菜价格走低。越是卖不上价,农民的议价能力越低,甚至会产生恐慌性抛售,一旦无法回本,只能烂在地里。随着雨雪天气到来,蔬菜价格有所回升,但只要供大于求的基本面不改变,菜价上涨的空间不大。
不难发现,今冬蔬菜季节性滞销、出现“菜贱伤农”现象,并不新鲜,也不奇怪。归根结底,是市场“无形之手”失灵,农户种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加,而且所种蔬菜缺乏特色、同质化太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当需求端拉响警报,菜价持续走低,农民又找不到有效破解蔬菜滞销的措施和途径。
破解“菜贱伤农”,走出周期性怪圈,显然不能靠农户的单打独斗,政府“有形之手”应发挥更大作用。一方面,建立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减少农户种植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并大力推行“订单式”种植和销售模式;另一方面,建立市场风险化解机制,当出现蔬菜供过于求时,及时加强产销对接,帮助农户拓展销售渠道,并加快推进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促进蔬菜错峰上市、均衡供应。
说白了,面对一再上演的“菜贱伤农”,亟需把共识转化为切实行动。据报道,农业农村部近日对当前蔬菜产销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压紧压实责任,引导有序生产,切实加强“菜篮子”产品生产供给,加强产销对接,保障菜农收益。目前,河南已制定《严防今冬蔬菜售卖难工作预案》,其做法值得推广。
分享:
网站首页 | 国际新闻 | 山东新闻 | 财经新闻 | 体育新闻 | 社会新闻 | 科教新闻 | 生活新闻 | 娱乐新闻 | 音乐新闻 | 经济新闻 | 交通频道 | 广播资讯 | 乡村频道 | 影视频道 | 农科资讯 | 居家购物 | 齐鲁新闻 | 文艺广播 | 国内新闻

联系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

山东生活网
山东生活 主办 版权所有:山东生活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