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齐鲁新闻 > 正文

淄博产业突围的另一种可能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2-03 10:21:58


淄博产业突围的另一种可能 



“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愈发成为国家、省市层面关注的重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载体是产业,目标则是新型工业化。
今年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首要提到的2024年重点工作就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作为拥有百年工业发展史的淄博,因工业而生、因工业而兴。站在“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淄博更应抢抓历史发展机遇,实现城市换道超车。
1
十九世纪末,清政府批准开设淄川铅矿和煤矿;二十世纪初,周村开埠、博山玻璃公司成立、胶济铁路通车使淄博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成为工业化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山东铝厂氧化铝生产基地开工投产;1966年,齐鲁石化炼油厂破土动工……一时间,石化、医药、电力电子等产业在淄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以至于60年代末,淄博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工业产值列全省第二位。
更为关键的是——1978年,国内石化行业开始大发展,齐鲁石化引进30万吨乙烯项目,为各行各业提供原材料,也为淄博工业大规模发展奠定基础。
百余年的工业积淀,让工人阶层文化和工业文明底蕴深深地刻在淄博城市的内涵中。改革开放后,正是因为产业基础与城市底蕴,才吸引了无数企业选择淄博、落户淄博,让淄博实现第二阶段的经济跃升。
视野回归全国,改革开放后,制造业飞速发展——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制造业大国,成为驱动全球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不过,在看到发展优势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我国制造业存在的短板制衡。无论是在产业格局上还是产业能级上,均不可避免地存在自发性、中低端、粗放型、集群化程度低等问题。
如今,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时期,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能源、材料等领域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的因素日益提升,呈现出与传统生产力截然不同的面貌。
基于这种时代背景,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而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内涵则体现在通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为核心的新领域、新赛道,增强发展新动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推动新型工业化“双轮驱动”的战略,油然而生。
可以预见的是,在新质生产力取代传统生产力的历史发展大潮中,如何把握新一轮破题机遇尤为重要,这也同样适用于意在加速打造新型工业化强市的淄博。
2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德国鲁尔工业区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最为重要的工业区之一,它形成于19世纪中叶,为战后德国的经济腾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鲁尔区是以采煤工业起家的工业区,随着煤炭的综合利用,炼焦、电力、煤化学等产业配套,促进了钢铁、化学工业的发展,并在大量钢铁、化学产品和充足电力供应的基础上,发展起了机械制造业。
与世界其他煤炭工业城市一样,鲁尔区也经历了由资源开发到资源枯竭、由钢铁振兴到企业没落的经济阵痛。
换句话说,这何尝不是淄博产业转型过程中的“阵痛”?
对于鲁尔区的转型,山东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得者、德国莱茵科斯特集团总裁艾瑞克·莫斯卡瓦教授对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表示,20世纪70-80年代,鲁尔区经过近20年的“经济结构转型”,已经从一个以煤炭和钢铁为基础的旧工业区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服务业及文化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经济区。
显然,这是一个新质生产力取代传统生产力的典型案例。
转型逻辑虽然很直白,但实施下来却很难做到一帆风顺。原因何在?
原因在于产业如何升级。
2020年,山东提出“突出制造业主战场,对标德国制造,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强省”。对标德国,实际上就是对标工业4.0。
工业4.0除构建“工业+互联网”发展模式外,最重要的是通过企业与研究机构、高校等融合发展,去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适合中国新发展时期需要的各类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了从高校到企业的“双元制”联动培养。
“这种模式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后不仅直接就能进入企业工作,不需要企业再付出大量精力培养,并且进入企业后能根据企业实际需要不断自我发展,有利于为企业带来更多技术提升方案。”艾瑞克·莫斯卡瓦介绍称。
对淄博而言,高校资源与一二线城市相比明显不足,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淄博的区位优势也略有差距。在新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当下,高端创新应用人才与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淄博工业发展的一块“短板”。
针对新型工业化所需要的多层次技术应用创新型人才,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院的案例,可以为淄博产业转型升级给予借鉴参考意义。
3
弗劳恩霍夫研究院,是德国乃至欧洲最大的应用科学研究机构。
作为国家科技应用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积极参与欧盟战略性科技发展项目,研究领域涵盖了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沿领域。
可以说,弗劳恩霍夫研究院是德国工业4.0和智能制造国家战略规划重要参与方和实践者。
艾瑞克·莫斯卡瓦表示,弗劳恩霍夫的工作和服务内容,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先进技术应用科研服务,另一方面也创造了一个人才培养流动的通道,将高校和企业等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这种无缝的资源流动与连接机制,最终成为推动工业创新的根本性力量。
事实上,构建产教融合发展平台,利用德国“双元制”培训模式以及德国先进优质技术资源为淄博所用、所有,或将成为淄博产业突围的另一种可能。
而位于淄博高新区的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由淄博高新区、西门子工业软件、莱茵科斯特三方共建,是全国首个以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为核心的产教融合型示范基地项目。
“通过德国工业4.0技术引进应用、‘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新型职业教育体系的推广和应用等举措,既可以解决科技创新成果供给与企业需求错配问题,又能解决人才培养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问题,进而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山东莱茵科斯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崔智介绍称。
如今,以淄博高新区为起点,莱茵科斯特已在德国伊瑟隆建有全球技术研发中心,在德国慕尼黑建有史太白智能制造技术转移中心,与德国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合作共建数字化应用研究院。
此外,莱茵科斯特还与德国多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合作,是德国工商会、弗劳恩霍夫研究院、西门子、史太白、耶拿应用技术大学等机构及公司的官方战略合作伙伴。公司在北京、深圳、上海、青岛、潍坊、苏州、常州、株洲、合肥、武汉、黄石等地建立子公司和实训基地,已建在建运营基地面积30多万平方米,带动总投资规模近30亿元。
不仅如此,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模式已被全国借鉴,成为产教融合国家战略的重要参与者与引领者。
可以说,淄博的这项赋能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双轮驱动”的典型案例,走在了全国前列。
按照崔智表述,虽然莱茵科斯特产教融合模式已被全国借鉴,但作为一个拥有家乡情怀的实践者来说,他意图把淄博打造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高端人才培养和输出高地。
2023年9月,首届“淄博人才节”期间,由莱茵科斯特主导的全国首家智能制造人才银行落地。该智能制造人才银行聚焦提升制造企业人才竞争力,赋能智能制造高端人才全周期成长。
崔智坦言,智能制造人才银行力争3年实现培养10万智能制造人才,并为1万家智能制造企业提供人才输送、服务外包和人力资源升级等各类服务的目标,助力淄博加快向“先进制造业强市”转型,搭建全国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输出、服务的新型产才生态圈。
显然,以莱茵科斯特模式赋能淄博制造业,这不啻是一次颠覆式改变。
分享:
网站首页 | 国际新闻 | 山东新闻 | 财经新闻 | 体育新闻 | 社会新闻 | 科教新闻 | 生活新闻 | 娱乐新闻 | 音乐新闻 | 经济新闻 | 交通频道 | 广播资讯 | 乡村频道 | 影视频道 | 农科资讯 | 居家购物 | 齐鲁新闻 | 文艺广播 | 国内新闻

联系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

山东生活网
山东生活 主办 版权所有:山东生活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