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新闻 > 正文

揭秘聊城首部河道管理政府规章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1-10 16:03:57


揭秘聊城首部河道管理政府规章 

 

 

聊城以“江北水城·两河明珠”著称,全市河流密集、水系众多,共有河道1400余条。河道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防洪、调蓄、排涝、灌溉、供水等多种功能,做好河道管理保护工作对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聊城市河道管理办法》作为聊城市第一部河道管理方面的政府规章,它的制定实施是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也是提升聊城市河道治理法治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全市的河道管护水平,进而推动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发展意义重大。

2024年2月1日起,《聊城市河道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将正式施行,1月10日,聊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一场政策例行吹风会,聊城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聊城市南水北调局局长贾相云围绕《管理办法》出台后的贯彻落实进行了简要介绍。

水网建设引领,夯实管理保护工程基础

2024年是聊城市推动市级现代水网示范区建设的第一年,也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全市河道作为构建现代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聊城市水利局将以水网建设为依托,统筹水安全、水生态、水经济、水民生,做活水文章,提升水网综合效益,推动河道整治提标升级,夯实管理保护的工程基础。

聚焦水安全。以河道堤防达标提标建设、骨干河道综合治理等为重点,保持河道畅通和河势稳定,恢复提升河道行洪、排涝能力。推进数字孪生水网建设,不断完善“聊城·数字水利一张图”,提升河道信息化管理水平。

聚焦水生态。通过从排水管网、入河排水口等源头治理减少污染物入河量;开展徒骇河、马颊河等重点河道生态补水,保障河道生态流量,助力河道生态持续向好。

聚焦水经济。沿骨干河道规划修建高标准堤防道路,提升防洪抢险能力,改善沿线居民出行条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加强四河头枢纽等水利遗产保护利用,深入挖掘黄河、运河等水文化;发挥徒骇河莲湖等7处国家、省级水利风景区文旅价值。

聚焦水民生。通过对境内徒骇河、马颊河、金堤河等骨干河道间的水系连通,缓解河道防洪压力,开发利用雨洪水资源,实现水源的联合调度,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规范监督管理,构建有力有效监管格局

规范监管的本质是规范责任落实。河道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规范明确了部门职责、协调机制、管理主体、禁止行为和相关要求,聊城市水利局将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全力推动河道管理事权清晰、责任分明、运转高效、执行有力,积极构建有力有效的监管格局。

落实职责分工。发挥聊城市水利局作为河道主管机关的牵头作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组织协调各级、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党政负责、部门协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全面落实好河道管理保护的各项措施。

强化河道监管。以河长制工作为基础,全面监管“盛水的盆”和“盆里的水”。在对“盆”的监管上,严肃查处管理办法中明令禁止在河道管理保护范围内实施的违法行为,集中力量解决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四乱”问题。在对“水”的监管上,压实河长主体责任,统筹解决水多、水少、水脏等问题,建设美丽幸福河湖。

规范涉河建设。对修建开发各类水利工程和跨河、穿河等涉河项目,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确保项目建设全周期符合相关要求,确保河道防洪安全及涉河项目自身安全。

宣传教育引导,营造共管共护良好氛围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管理办法》印发后的第一时间,聊城市水利局围绕加强办法宣传,着手研究制定了宣传方案,以最快的速度、最实的举措抓好“办法”的宣传贯彻工作。通过宣传,提高各级各部门和人民群众的知晓、关注和参与度,增强全社会保护河道工程、维护河湖生态的意识;畅通公众监督参与渠道,引导广大群众从河道治理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监督者”,凝聚爱河护河的强大合力。

围绕关键“节点”普法。管理办法的正式实施邻近“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充分利用这一重要节点开展普法宣传。

聚焦落实“五进”普法。组织工作人员“进企业、进乡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开展管理办法“五进”宣传活动,同时组织开展全市机关单位的河道管理法律法规知识竞赛。

紧盯执法“警示”普法。实行普法与专项治理、水行政执法相结合,以案普法警示教育,同时,依托水利工程、滨水步道等媒介载体,打造水利法治宣传阵地,营造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分享:
网站首页 | 国际新闻 | 山东新闻 | 财经新闻 | 体育新闻 | 社会新闻 | 科教新闻 | 生活新闻 | 娱乐新闻 | 音乐新闻 | 经济新闻 | 交通频道 | 广播资讯 | 乡村频道 | 影视频道 | 农科资讯 | 居家购物 | 齐鲁新闻 | 文艺广播 | 国内新闻

联系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

山东生活网
山东生活 主办 版权所有:山东生活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