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艺广播 > 正文

凝固与激活,当壁画来到博物馆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3-12-29 11:43:46


凝固与激活,当壁画来到博物馆 


 

经过3年多筹备建设,备受关注的全国首座遗址类墓葬壁画艺术专题博物馆——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12月20日面向公众开放,立刻成为打卡热门地。几乎同一时间,“法海寺:壁画技术、艺术与历史”主题论坛暨北京法海寺落成58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举行,数字化技术已成功为法海寺壁画复原和保护提供了新思路。在岁月长河中浸染良久、本应日渐“脆弱”的壁画,在新技术、新观念的推动下,保护与展示都进入了新层面。

首座遗址类墓葬壁画博物馆

年末,经过3年多筹备建设的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重磅博物馆,审美超在线!”这座眼下在小红书、抖音等App上“出圈”的博物馆为何热度居高不下?该馆建于“200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北齐徐显秀墓的原址之上,是全国首座遗址类墓葬壁画艺术专题博物馆。

徐显秀墓距今有1400余年历史,是北齐时期壁画保存较完整的一处大型墓葬,保存了北齐时期壁画300余平方米,壁画中有各类人物200多个,包含夫妇宴飨行乐、车马仪仗和牛车出行等宏大场面。在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展厅核心位置,徐显秀墓壁画被原址保护。当游客走近时,地灯亮起,幽深墓道两壁,原版壁画依稀可辨;墓道背后,封土堆和盗墓者留下的盗洞等信息也被保留。徐显秀墓壁画不仅是当时最高绘画水平的代表作品,还生动再现了北齐时期独特的社会风貌和生活场景,实证了古晋阳“东魏霸府,北齐别都”的历史地位。

该馆的“简易标美”展厅则汇聚了1979年发现的太原北齐娄叡墓、2008年发现的朔州水泉梁墓以及2012年发现的忻州九原岗墓等名气颇大的墓葬壁画。艺术专业人士认为,绘画史谈及南北朝时期,北朝墓葬壁画是必谈的高光话题。北齐权臣娄叡墓出土的堪称北朝壁画巅峰的壁画,真迹就在馆中。上世纪80年代初娄叡墓壁画出土,在艺术史界和美术界引起轰动,中央美术学院前院长、画家吴作人称:“使千百年来徒凭籍志,臆见梗概的北齐绘画,陡见天日,使中国绘画史……空缺得以证实。”

作为全国首座遗址类墓葬壁画艺术专题博物馆,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体现了研究者与观展者对墓葬(及壁画)“观察方式”的变化。美术史家巫鸿认为,墓葬美术是中国美术中最古老的传统,近年来艺术史研究越来越认识到把墓葬作为一种综合性建筑和艺术创作物的重要性,一个变化是以考古遗址为基地的综合性现场保护和考古展览,表现为近年建立的许多古代墓葬博物馆以及引发的新型学术研究,如中国广州市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韩国光州百济王国的武宁王陵博物馆、日本奈良县高松冢古坟博物馆等。有些博物馆更使用高科技的数码电脑技术重构墓葬的内部空间,使参观者和研究者对墓葬的最初设计和装饰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数据库让壁画“活”起来

12月21日,“法海寺:壁画技术、艺术与历史”主题论坛暨北京法海寺落成580周年纪念活动在法海寺壁画艺术馆举办。位于北京翠微山的法海寺,藏有十铺明代最高水平壁画。如今,山脚下建成的壁画艺术馆,壁画内容被数字化高清呈现。

法海寺以其精美壁画而渐为人知。寺庙修建于明正统年间,大雄宝殿十铺壁画绘有77个人物,有男女老幼、佛神菩萨,壁画出自宫廷“工部营缮所”,采用古代传统“描金”“沥粉贴金”技艺,让壁画既金碧辉煌,又有立体浮雕效果。1937年,英国女记者安吉拉·莱瑟姆将她游历法海寺的情景发表在《伦敦新闻》画报上,使湮没历史尘埃良久的法海寺重回视野,但其神秘风采一直难被众人观赏。

进入21世纪,文物保护观念发生转变。“身居寺庙的壁画不能被单纯保护为文物标本,法海寺壁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理应让更多人了解。”逐渐兴起的数字化技术为法海寺壁画复原和保护提供了新思路——建立壁画基础数据库。

由于壁画真迹长期处于黑暗环境,普通光源会发热,因此,采集工作使用了冷光源,最大程度还原自然光亮度。法海寺壁画面积大、通道窄,工作人员需要在小范围内完成高精度作业。如寺庙大殿扇面墙后面的“水月观音”像面积达20.25平方米,采集器一次只能拍摄30厘米×60厘米的图像范围,为了完成这一铺壁画的采集,采集器至少要调节一百多次。

在法海寺壁画艺术馆,一幕幕4K高清显示屏详细展示了法海寺壁画的具体内容,展示的人物、画面尺寸均1比1还原真迹,还能动态高清展示局部细节,配套详细语音讲解。如“水月观音”像,高清屏幕可以将壁画的细节放大到极致,清晰地展示每一笔技法,特别是观音身上的白色披纱。

壁画墓打包搬进博物馆

在去年开放的全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中,一座元代壁画墓惊艳亮相。它的特别之处在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对这座元代墓葬发掘的同时,将其整体打包搬迁进了博物馆。

该壁画墓位于渭南市蒲城县,是八边形弯窿顶砖砌墓,作为并不多见的蒙元时期壁画墓,壁画色彩丰富、保存完整。以前整体搬迁会连砖一起整体打包,但这次考虑到博物馆建筑的承重、壁画展陈效果等原因,搬迁方式不仅要把壁画整体带回,还创新采用了“更换支撑体”的方法——在做好内部加固与支护后,拆除壁画墓外部砖体的同时进行加固并粘接新型支撑体,进而完成壁画墓的整体搬迁。

难度最大的工作,是拆除墓室外面的砖。元代壁画墓只有薄薄的一层白灰,就刷在砖上面,拆砖时如果一不小心,就可能把一块画带掉。所以拆取砖块时要确保壁画不能有闪失,有时一上午可能才拆一块砖,非常耗时。壁画和地面分离后,就要进行吊装和运输。最终被整体搬迁的这座元代壁画墓,重量只有3.5吨。

2021年5月,蒲城县洞耳村元代壁画墓搬进博物馆后,文物保护人员再次对壁画实施保护,这项工作又持续了10个月,包括把里面的木笼骨支撑、石膏麻布支撑,表面贴附材料等去除掉,然后对画面清理、加固、修饰等。

考虑到壁画非常脆弱,展示的时候是不可能让观众进到里面看的。所以展陈人员设想把整个壁画墓抬高,壁画墓吊装时重3.5吨,把里面的材料去除后不足3吨,然后把整个壁画墓抬高3米,这样观众仰视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很全面了。

这座元代壁画墓的墓室壁画分为直壁壁画和顶壁壁画两部分,蒙元时期的习俗和汉人是不一样的。唐墓壁画很多都是有一定制式的,比如东壁是乐舞图,北壁是玄武图。但到了元代就不一样了,比如这座墓葬的壁画内容就比较生动,完全是生活化的场景。活化了的壁画,就像是元代人留给今人的“纪录片”。

 

分享:
网站首页 | 国际新闻 | 山东新闻 | 财经新闻 | 体育新闻 | 社会新闻 | 科教新闻 | 生活新闻 | 娱乐新闻 | 音乐新闻 | 经济新闻 | 交通频道 | 广播资讯 | 乡村频道 | 影视频道 | 农科资讯 | 居家购物 | 齐鲁新闻 | 文艺广播 | 国内新闻

联系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

山东生活网
山东生活 主办 版权所有:山东生活新媒体中心